2014-04-22

3.1K

八爪魚家長:錯過了的教育子女機會

由於今期抄襲他人的作品,今期稿費將捐贈慈善團體。標題都照抄,但文法好像有點別扭。(網上圖片) 由於今期抄襲他人的作品,今期稿費將捐贈慈善團體。標題都照抄,但文法好像有點別扭。(網上圖片)

文憑試公開試題「必要的沉默」在香港熱談,陳惜姿表達了「逼學生認同」論,據報道指,該題目逼學生認同沉默屬必要,「是很差的公民教育」,與通識科提倡的獨立思考背道而馳,「連政改都『有商有量』,真的想不到甚麼情下需要這麼絕對的沉默」。

陳惜姿想不到甚麼情況下需要這麼絕對的沉默,還是認為「沉默永遠是錯的」﹖無論如何,她的回答,其實是錯過教育學生的大好機會,因為藉著回答「必要的沉默」這個問題,可以教育學生一點道德哲學、心理學和政治學。

道德哲學﹕「選擇沉默有截然不同的用法,在某些場合或脈絡不應該沉默,並不表示在任何場合或脈絡都不應該沉默。記著,人是活的,選擇沉默緊隨我們的生活而變化萬端。」(若有考生這樣回答,我相信不會高分,因為哲人的道理實在高深)

心理學:「當遇到危險時,例如有人用鎗指嚇著你,險些瀨尿,總可以說是「必要的沉默」吧。雖然這比喻相當膚淺,但這是最簡單直接的心理反映,難道被人用鎗指嚇時,仍堅持向對方碎碎念,分陳利害、痛斥對方令自己構成永久心理傷害、反恐嚇對方會被終身監禁……」(若考生這樣回答,我相信可博得評卷員一笑)

政治學:「沉默總是佔絕大多數,但當市民忍無可忍時就會打破沉默,2003年50萬人上街抗議反政府,為何其後遊行人數有高有低,之後沒有參與遊行的群眾,他們沉默是必要的嗎﹖」(若考生這樣回答,分數肯定不高,因為太過沉悶)

考評局撰寫試題的專家,提出「必要的沉默」是好事。假如社會能把握機會教教學生,刺激學生思考,令學生不那麼容易成為頭腦簡單的人,那就更好了。可惜,可惜!

本文改篇自「講粗口有甚麼不好?」— 屈穎妍錯過了的教育子女機會。筆者於「必要的沉默」爭議上選擇放棄沉默,是我認為,讓學生思考何謂「必要的沉默」比批評一題中文作文試題是「很差的公民教育」有意義得多,否則日後試題可能只適合「論孝道;公義面前,不能沉默;我參加了遊行;我今天拖阿婆過馬路;紅燈過馬路很危險」等等一類公民教育式試題。

再說,曾經作為新聞從業員,理應比市民看得更多,可以沉默的機會不多,新聞自由、捍衛司法獨立等等,但作為身教,在報館遇到上司無理要求、同事無故被炒、甚至發現有記者違反操守作新聞,你是否選擇沉默﹖當然你可說事緩則圓,冷靜下來再處理,但這不正正是「必要的沉默」,還可以說「必要的沉默」是被逼嗎?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牙醫話你知】如何處理牙斑?什麼是滲透式樹脂補牙?

【營養師話你知】不同脂肪對小朋友健康的影響

【跟住小編做媽咪】母乳媽媽唔易做 壓力大到幾乎抑鬱? 私心分享醫院級別奶泵!

【麻疹】6至12個月大嬰兒可提前接種疫苗 1個方法知抗體夠唔夠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