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5

27.1K

【港人德國教學記】獨立自主

100180

公開試不考核「獨立自主」,但它卻是人生的必修科。不少香港父母對德國以至其他歐洲國家的教育制度和方針趨之若騖,欣賞他們致力培養出獨立自主的幼兒。

 

但事實上,吃飯穿衣不是甚麼本領,每個人都會學懂,只是早晚的問題,可算是與生俱來的技能。有不少香港人認為,既然吃飯穿衣早晚也會學懂,何必要花時間讓孩子學吃飯,而不早點把時間放在讀書寫字上?

 

獨立自主不單是會自己吃飯穿衣,而是一種心態,一種「我可以自己做到」的心態。當孩子可以獨立而不事事依靠別人時,他們的自我價值便得以提升,也會有正向的身份認同。孩子從每天日常生活上憑自己努力而做到的小事中,獲得成功感,慢慢建立自信心,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做到。當孩子口渴時可以自己去喝水而不必求諸他人時,他們便會習慣自己解決問題,這對他們日後面對困難時的積極態度有直接關係。

 

獨立自主也不止於吃得飽穿得暖的層面上,而是發展至獨立的思維。孩子在可以滿足自己日常生活上的需求後,便可以開始為自己作選擇、做決定。他們在透過選擇而更了解自己的喜好,小時候,他們要決定吃士多啤梨味還是朱古力味的雪糕,長大了,他們便要面對升學、找工作等重大決定。要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可沒有速成班,這些特質都要在孩童時期一點一滴養成的。

 

德國的家長老師沒有特別重點培訓孩子學吃飯穿衣,他們面對孩子的態度,有點像我們道家「無為」的思想。他們不用刻意「教」孩子吃飯,而是順其自然,順應孩子餓了便求食物的天性,由得他們自己吃。德國媽媽大多要自己照顧孩子,很多家庭跟祖父母不在同一個城市居住,又沒有家務助理幫忙,父母下班把孩子接回家後,還要打理所有家務和照顧孩子,哪有時間追著孩子慢慢餵?我們可以從德國幼兒教育不同方面看到「無為」的主張,但「無為」不代表由得孩子自生自滅,而是盡量避免無謂的干預,讓孩子可以自然發展。這可是對父母耐性的一大考驗,有不少家長會因為怕麻煩、怕浪費時間,事事照顧周到,害孩子失去學習自主的機會。

 

要培養獨立自主的孩子,不單是放逐孩子到森林接觸大自然便能做到,而是要讓孩子學懂生活所需。想像一下,三個六歲的孩子同流落荒島,一個受德國教育,一個受香港教育,而另一個則是從沒有接受正規教育的土著,試問誰最能「獨立自主」?難道「沒有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

 

所謂獨立自主,沒有一套標準。德國和香港兩地,上至教育制度,下至社區設施,都迥然不同,孩子要學的技能也當然不一樣。德國孩子兩歲便學踏沒腳踏的自行車,四歲跟著父母在街上踏單車上幼稚園,六歲便自行上學和放學回家。可是在香港,孩子連學單車的場地也久奉,我們不能把德國的標準套在香港孩子身上,反之,我們要找出為香港孩子而設的「求生技能」,例如怎麼乘撘地鐵、怎麼在人多的地方跟父母失散而保持冷靜等。

 

透過訓練孩子自己滿足生活上的需求,讓他們相信自己的價值和能力,從而塑造出他們自信、勇於面對挑戰、克服困難的性格。

hhu

 

編按:卡師奶何潔凝的新書《讓孩子揮灑才能的德國教育》現已出版!

GER-EDU-FNT-COVER2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小朋友吃飯都有學問?專家:養成一家人同桌吃晚餐的習慣 影響孩子一生!

【1-5歲教養】教導孩子「分享」,爸媽要知道的「分齡」法則!

【港識教養】管教子女太緊致反效果 收放自如點做到?

【拍住童你試】小朋友剝桔皮挑戰 個個話識結果係咪咁?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