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從台灣嫁過來的暴龍媽媽,由完全不懂廣東話到今天對答自如,雖然還有台灣口音,但暴龍媽媽自言是半個香港人,還搞笑地模仿起港人必懂的譚仔阿姐「墨演實小辣」來。所以當我們要求她以國語拍攝時,她默默地說了句:「很傷心耶!」
回想初初嫁來香港舉目無親,身邊只有老公和老公家人,離鄉別井難免寂寞,不過幸好生了小孩以後生活充實得多,加上經營部落格和facebook粉絲專頁後,生活愈來愈忙,也因此愈來愈多姿多采。

暴龍媽媽兩年前為仔仔王晞瑜 (又稱小暴龍)開設粉絲專頁「港台混血小暴龍」,她坦率地說:「一開始是覺得自己的小孩很可愛,加上想給台灣親戚,尤其是暴龍的公公婆婆看我們在香港的生活,所以就開了臉書粉絲頁。」
當時粉絲頁只有親戚朋友看,完全沒想過會發展成今天有幾千名粉絲,所以名字也取得隨便,直接參照台灣著名blogger媽媽「台法混血亞歷山大」起了「港台混血小暴龍」,沒想到這隨意的專頁名字早前在網上引發熱議,她和仔仔的合照被截圖放上討論區,網民大肆鞭撻——台灣香港都算混血?台媽自以為是!
看到兒子被罵雜種、長得醜,暴龍媽媽生氣又傷心,「那一刻覺得幹嘛要搞到自己被人攻擊?當一個普通人就好啦。」她不是沒想過在討論區留言回應,不過冷靜下來就放棄爭辯,她認為在網絡世界,有人喜歡就一定有人不喜歡,「像我寫親子好去處會有人like,但怎麼樣也會有人說不好玩很貴,無可避免,就平常心面對,只要有人喜歡,我就會繼續寫。」
從每篇文章沒人like,到今天累積了一批粉絲,暴龍媽媽回想一切都是由親子王國開始,「老公的朋友是親子王國的編輯,無意間看到我的粉絲頁,可能覺得我是台灣人的關係吧,問我有沒有興趣加入親子王國的BK Milk寫文章,一開始一禮拜一至兩星期一篇,後來愈寫愈有興趣,愈寫愈多,「看到人家like和 comment一定會開心,有動力繼續寫下去,有時候我寫的文章給人正面影響,覺得有意義,也是很開心的事情。」
逐漸多人認識,不時有商場和廠商邀約,不過暴龍媽媽並不以KOL自居,「我還是過著正常人生活,還是要帶小孩啊。」她笑說,「真的要記得你不是明星,不是包裝出來的東西,而是分享真實的生活,要用心分享。」

生活愈來愈精采,暴龍媽媽感謝家人支持她的興趣,「老公十分支持我,因為他知道我一開始來香港很無聊,開始寫文章後,多了事情做很充實,現在一家人多了不同的生活體驗,很特別也很值得。」
暴龍媽媽鼓勵其他有興趣發展網絡事業的媽媽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邀請朋友追蹤
一開始邀請親戚朋友按讚粉絲專頁,累積人氣。
2. 固定更新
要常常發表新文章或影片,讓人知道這裡有東西看,才會想繼續追蹤。
3. 登記成BKOL
到不同平台分享增加曝光率,像她起初是從親子王國開始發文章,文章獲分享到親子王國的粉絲專頁,因而逐漸多人認識。
親子王國舉辦緊《BKOL-最具網絡影響力選舉》,如果你都想成為KOL,等更多人認識你,甚至拎走$3000獎金,就立即click下面個參加鍵啦!
全力支持:牛欄牌樂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