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雲師奶 該用戶已被刪除

1#
發表於 06-6-11 22:16 |只看該作者

育兒心得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雲師奶 該用戶已被刪除

2#
發表於 06-6-11 22:18 |只看該作者

Re: 育兒心得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雲師奶 該用戶已被刪除

3#
發表於 06-6-11 22:23 |只看該作者

Re: 育兒心得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子爵府

積分: 10900

畀面勳章


4#
發表於 06-6-12 10:24 |只看該作者

Re: 育兒心得

【明報專訊】孩子在家裏大哭大叫鬧別扭,已叫父母煩躁不已,在大街上、玩具店哭鬧不休,爸媽更感尷尬憤怒。如何平息這種行為呢﹖原來有一套叫正增強、負增強的理論,正好適用。

1歲多時,仔仔每次遇上不如意事,例如吃飯前不能吃雪糕,總將小頭顱撞向地板,撞得爸媽觸目驚心,唯有投降就範。

耀中國際幼兒/幼稚園副校長甘愛萍知道後,教家長放一張軟墊在地上,就不怕兒子受傷,可以安全地不理會他。仔仔見撞擊小頭無效,停了下來,也不再哭叫,爸媽立即稱讚他。漸漸,仔仔不開心時,只會慢動作撞兩下小頭,沒人理會就去玩別的。如今,仔仔2歲,不快時只叫一聲「呀」,也不再賴在地上了。

甘愛萍副校長指出,0至6歲的小朋友,不應側重追求學術,培養良好品德更重要。她說﹕「有才能、沒品德的孩子,在人類社會中,難有什麼貢獻。」所以,父母要掌握最佳時機,在這個階段處理好孩子的行為。

情緒無分對錯

她說﹕「情緒不分對錯,可以幫我們平衡內心,不開心要發泄出來。但我們要教孩子以別人接受的方法,正確地表達情緒。」她舉例,不高興可以適可而止地哭,但不能打人。

美國當代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大師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曾提出「正增強」與「負增強」的方法,甘愛萍教家長採用,改變小朋友的行為。

她解釋﹕「正增強,是若孩子做了一個行為,你給他正面的回應,他便會繼續做。同樣道理,若小朋友扭計,父母便給他要求的,亦算是一種獎賞,小朋友學會扭計就得到獎賞。」

相反,「負增強」就是孩子做了一個行為,得不到獎賞便不會做。例如孩子扭計,媽媽先讓他哭一下,請他哭完了再談,不讓孩子得逞,孩子就會知道哭鬧並無獎賞,得不到父母注意,也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

要實踐理論,當然有不少困難。

家長耐力

很多時,小朋友的耐力比父母大,哭鬧2小時十分平常,父母卻已失去耐性,宣布投降。家長必須提醒自己,若在幼兒期不能處理孩子行為,將來更難改變,千萬不要放棄。

父母情緒

教導吵鬧的孩子,父母容易動氣,甘愛萍說﹕「大人亦有情緒,最重要是冷靜下來。」她建議父母,氣憤時不如先喝杯水、深呼吸、由1數至5、休息一下,定下來才再跟孩子說話。真的無法冷靜時,若情


首頁
1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