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ney – 2014年4月22日週二香港時間上午6:39如果你買一輛車,不論是新車或是二手車,你在付錢的那一刻開始,車價就開始下跌了。車價只跌不升,為甚麼你仍要買車?
答案是你要用車,因此,車價貶值相等於租車的費用,一般來說,如果你不買車,長期到車行租車,相信所付出的金錢會多過車價的貶值再加上維修費,否則租車公司就不可能生存。不過奇怪的是,人們在買樓之後卻期望樓價上升,如果樓價跌就是虧本,為甚麼沒有人以買車的思維來買樓?看來,買車與買樓的確大不同;人人認為買車是消費,買樓是投資,消費得付錢,投資則該賺錢。
實際上買樓是純投資嗎?對買樓自住的人而言,買樓豈止是投資,也是消費,不買樓,你得租樓,如果買樓後樓價下跌,而下跌的幅度低過你所該付的租金,那麼你實際上是賺了,沒有虧蝕,這才是真正衡量買樓得失的原則。
可是,大多數人都本末倒置,買樓的自主消費功能被忽略了,只把買樓當成純投資行為。同樣地,租樓住的人也經常心態不平衡,心中老是認為自己在做愚蠢的事,是在替別人供樓,若一住20年,別人供完了樓,自己依然是無樓一族。
這也是為甚麼有這麼多人想買樓,買不起樓就罵政府的原因。說到底,就是因為眼紅別人買樓賺了錢,自己仍沒有資格參與這場「會發達」的遊戲。是的,今日想買樓的人,全都忘了2003年樓價大跌,多人燒炭的慘事,人就是如此善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