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中部水域人工島研究撥款,原定在本周五(6月21日),提交到立法會財委會審議,為避開近期政治風波,政府將撥款調至議程最後一項,意味有機會立法會暑假休會前難以通過。
立法會工務小組上月25日(周六)在20 票贊成、16 票反對下,通過「明日大嶼」中部水域人工島5.5 億元的研究撥款申請,並提交財委會審議,按照財委會近期議程,原本將於周五審議,並屬於首項議題。
不過,由於近期社會政治氣氛高漲,為免有爭議的明日大嶼方案會再引起更多紛爭,政府將撥款議程調動,並將中部水域人工島研究撥款調至周五議程的第21項,亦即是最後一項。
據估計,若果政府之後不再改動議程,撥款議案有機會沒法趕及今個立法會期內通過,須在暑假過後、立法會復會後才能夠作審議。
經濟學家關焯照稱,現時「風頭火勢」再提爭議方案會引起更大社會動蕩,相信當局有意讓社會氣氛在降溫後才再進行審議。他又指出,明日大嶼屬於長期供應,最快都要2032年才有首批單位供應,即使現時押後撥款,影響亦不過1至2季,不會有明顯影響。
按照當局時間表,研究原計劃在今年第2或第3季,向財委會申請撥款,並在下半年展開為期42個月研究,故此相信即使押後議程,對於明日大嶼推行的時間表影響亦不會太大。
政府計劃在香港島和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分階段填海興建人工島,並申請5.5億元撥款,將委聘顧問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在交椅洲填海1,000公頃興建人工島,以及相關基建,提供15至26萬伙,7成為公營房屋,並且會就喜靈洲和長洲南的填海進行基線研究。
按照當局早前公布的粗略估算,項目總工程造價達6,240億元,故此引起社會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