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

首頁
1

尾頁
   1


別墅

積分: 649


發表於 08-4-9 11:11 |顯示全部帖子
[轉帖]一個故事 降服扭紋寶寶

你哋寶貝喜歡聽故事嗎?

【明報專訊】每個孩子都愛聽故事,喜歡媽媽在枕邊講故事。
每個孩子都愛講故事,每天的日常瑣事都愛跟爸媽分享。
人生就是由不同的故事組成,充滿曲折離奇的情節,包含喜、怒、哀、樂的感受。
原來講故事,也可以幫助孩子成長,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如戒除看電視的習慣、疏導孩子的困擾情緒、解決孩子的紛爭。
透過故事療法,除了可促進親子溝通,還可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
談故事療法,先說一個故事。
有天早上,媽媽買了一個菠蘿包給她的三歲女兒。女兒吃了一半,因趕時間上幼兒園,便將半個菠蘿包交給媽媽保管,但媽媽隨口就吃了那半個麵包。到了放學時,媽媽沒想到女兒向她討回那半個麵包。她安撫她、向她解釋,甚至道歉,女兒都無法接受。就算媽媽再買一個菠蘿包,女兒仍不肯妥協,甚至大吵大鬧。
聽故事疏導情緒
結果,媽媽利用了「故事」來跟她說話。她問女兒:「你是否很掛念菠蘿包?」女兒點點頭,仍在哭鬧。媽媽用明白孩子的心情說:「你是否很掛念今天早上那個很好吃的菠蘿包?」她又點頭,哭聲變小了。媽媽再用認同的語調說:「你是否很掛念今早那個很好吃、熱烘烘的菠蘿包?」女兒開始被媽媽的故事吸引。媽媽繼續說:「你是否很掛念今早那個很好吃、熱烘烘的菠蘿包?不如我們馬上坐地鐵去買那個菠蘿包,好嗎?」「不如我們帶小狗去、小貓去……」
就這樣,媽媽在重複說話之餘,又加進一些新的意思,令小女孩愈聽愈感興趣,模仿說:「我們馬上坐地鐵,帶小狗、小貓去買那個很好吃、熱烘烘的菠蘿包。」就這樣,她不再鬧要回早上那半個菠蘿包了。
故事中的媽媽,便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系高級講師謝佩芝。她運用了故事,配合講故事技巧,幫助孩子疏導情緒。
零歲至初中適用
她指出,這個時期的幼兒很固執,是智能的發展階段。如果父母不明白的話,會說她「扭計」,大聲喝止她,但父母的權威不會因大聲喝止而增加,反而傷害親子關係。但用了說故事的方法,讓孩子了解到媽媽關心她,明白她的需要,困擾的情緒得到疏導;另一方面,不斷重複的語言內容,亦有助加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謝佩芝解釋,小孩子心靈脆弱,容易受到傷害,透過說故事,能帶他們到一個自由、放鬆的境界,從而紓解他們心中的困擾與不快情緒,這種方法叫故事療法,又稱敘事療法,零歲至初中的孩子都適合使用。
除了治療,故事療法還有溝通、教導、娛樂、啟發的作用,都能促進親子關係。例如希望孩子少看電視,父母不應在孩子看電視時立即關機,而應給予時間限制和指引,可以說:「看完這個電視節目後,下一個節目是玩做功課。」在語言中加「玩」字,再加上說故事的語調,而不是說教式,孩子便較容易接受。
使用這個方法時,謝佩芝指先要了解孩子每個成長階段的心理及發展特性,再因應孩子的年齡、興趣、性格及當時的情境,來為他們講一個度身訂做的故事。
再說一個故事說明﹕有一次,朋友買了兩塊一樣的曲奇餅送給謝佩芝的女兒和另一個小朋友,可是小朋友那一塊已裂開了,她收到了並不開心。爸爸建議女兒跟小朋友交換,可是女兒很不高興,氣氛更為凝重。於是,爸爸便開始說故事——那塊碎了的曲奇餅原來是一個藏寶地圖,裏面有寶藏的秘密;另一塊曲奇餅也可能有地圖……女兒便把餅弄碎了,兩個不開心的孩子也因故事變得愉快雀躍了。
孩子也愛說故事
溝通不只是講,還要聆聽。孩子除了愛聽故事,也愛說故事,因為他們的生活也充滿故事。下課後,孩子會回家告訴爸媽在學校發生的事情,那就是在說故事。父母應細心聆聽,用簡單語言或非語言方式,例如點頭回應,不應中途插話,亦不應說負面說話等(詳見另文)。
如孩子說:「今天有個同學流鼻涕……」父母不應說:「那你有沒有呀?有沒有被老師罰?」相反要鼓勵孩子說故事,幫助他們表達自己,了解他們的想法。父母亦要用心傾聽,了解說話背後的意思、孩子的真正感受。
懂得運用說故事的語調、心情,和多元化的演繹方式,再配合聽故事的技巧,便能貼近孩子的心,跟孩子溝通,幫助他們健康愉快地成長。

當孩子說故事時﹕
1. 別急插嘴、發問,避免兩個人在同一時間說話
2. 發出表示你在聆聽的信息,如點頭、注意的眼神、面部表情、「呵」「哦」等聲音
3. 透過複述作回應參與,鼓勵孩子繼續說
4. 讓孩子知道你的存在,如對說話內容表示好奇

[ 本文章最後由 GraceYu 於 08-4-23 14:07 編輯 ]


大宅

積分: 4011


發表於 08-4-9 14:54 |顯示全部帖子
"大聲喝止" 對Carlsson真係唔work...
反而在他發脾氣時, 將他抱起, 再同佢講: 掉嘢會掉爛d嘢, 咁就無得玩ga la...
"不如mami同你一齊執返佢啦!!"
咁Carlsson仔好快就唔"發脾氣", 同埋肯執返d玩具...
對他們的 "脆弱心靈" 真的唔可以用"權威"令他們屈服...

原文章由 GraceYu 於 08-4-9 11:11 發表
你哋寶貝喜歡聽故事嗎?

她指出,這個時期的幼兒很固執,是智能的發展階段。如果父母不明白的話,會說她「扭計」,大聲喝止她,但父母的權威不會因大聲喝止而增加,反而傷害親子關係。但用了說故事的方法,讓孩子了解到媽媽關心她,明白她的需要,困擾的情緒得到疏導;另一方面,不斷重複的語言內容,亦有助加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謝佩芝解釋,小孩子心靈脆弱,容易受到傷害,透過說故事,能帶他們到一個自由、放鬆的境界,從而紓解他們心中的困擾與不快情緒,這種方法叫故事療法,又稱敘事療法,零歲至初中的孩子都適合使用。
我係開心CarCar...
我最鍾意係車車


大宅

積分: 4011


發表於 08-4-9 14:56 |顯示全部帖子
Grace,
謝謝妳的分享...
我係開心CarCar...
我最鍾意係車車


禁止訪問

積分: 1142


發表於 08-4-11 16:19 |顯示全部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大宅

積分: 4011


發表於 08-4-11 18:07 |顯示全部帖子
我返pg時, 我個姑娘話, 千其唔好話"你唔好咁" "唔好咩"...
因為小朋友以為, 咩都唔可以, 唔敢嘗試...
妳可以話"不如我哋睇吓有咩玩" or "你睇吓姑娘係度做咩"...

不過, 我剛剛完咗第一個course, 開始2nd course, 有個新小朋友, 都係咁, 成日走出去姑娘度, 個mami又捉唔住佢...
我估妳要讓囝囝聽妳的指令, 如在家, 妳說這些是不可以玩(例如: 電制), 就不可以...

原文章由 carolcat 於 08-4-11 16:19 發表
咁如果好似我個仔咁,同佢返親PLAYGROUP 時,當所有人都坐定定唱歌,玩遊戲....而佢又走黎走去,我捉住佢,佢就大叫,咁我應該同佢講咩故事好呀??
我係開心CarCar...
我最鍾意係車車


複式洋房

積分: 443


發表於 08-4-14 23:51 |顯示全部帖子
一個不錯的故事,可以啟發我們為人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


禁止訪問

積分: 1171


發表於 08-4-16 12:42 |顯示全部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別墅

積分: 649


發表於 08-4-23 14:06 |顯示全部帖子

[轉帖]專家醒你3Q湊仔經

專家醒你3Q湊仔經

【明報專訊】IQ(智力商數)、EQ(情緒商數)、AQ(逆境商數),這些名詞近年大熱,要培育一個三方面均衡發展的孩子,父母都期望得到專家教路。4月12日由《明報》Happy Pa Ma主辦的「IQ、EQ 高 Go Goal!講座」,6名嘉賓及主持各自分享教仔心法,各適其適,家長們總會找到合用的一套。
「2月24日是什麼日子?」講座甫開始,嘉賓主持麥潤壽即考考大家。
那一天,報載一名7歲學生拒絕上學,揚言跳樓。該名小學生被評為資優生,IQ達130,是圍棋高手,卻不懂控制情緒,當日因不想參加課外活動,與母爭執後揚言跳樓。
提升EQ——消除無謂壓力
總是不慍不火、笑容滿面的星級爸爸鄧梓峰,育有兩子兩女,經驗豐富的他直言,現今家長給予孩子不少壓力﹕「EQ指情緒控制,但有些家長為子女定下目標,例如3年考八級鋼琴,這些只是課外活動,何必增加無謂壓力?」
究竟孩子聰明,是否就代表容易情緒失控?教育心理學家鄧澔明博士指出,「IQ高多是EQ低」的說法並不正確。他說﹕「EQ只是一個概念,指有否留意自己的情緒。」
他又提醒,EQ高低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例如有孩子很內向,不善社交,其實他也可以很開心地存在於世上,但家長就認為他太自我。EQ其實亦指是否在適當時機做適當的事。假設有個小朋友在學校很乖巧的,但回家就變成小霸王,他可能EQ很高,因他懂得鑑貌辨色,知道學校教師主宰他的『生死』,不可以亂來,家中父母對了多年,摸熟脾性,所以就在家作惡。」
提升IQ——大包圍發掘興趣
有些人亦對IQ有誤解,鄧澔明說﹕「很多人以為IQ只是一個分數,認為沒有特別需要,不必評估,但這只是一個狹義的理解。」他指出,IQ的廣義是指各方面潛能的發展。
如何幫助孩子發展其他潛能、均衡地成長,確令不少家長費煞思量。星級媽媽羅霖選擇先讓3個兒子「大包圍」,每樣活動都涉獵一下,以觀察孩子的興趣﹕「試完之後,他們總會選到自己喜歡的,像學鋼琴,我的大仔2年考到五級,二仔5年才考到一級,他們的天分已看出來了。」
身教感染愛閱讀
相較羅霖兒子們多姿多采的活動,專欄作家馬家輝的女兒,只專注於閱讀與寫作。
一屋書香的馬家輝相信,不同背景的父母,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我和太太都是寫作人,女兒小時候唯一的家庭活動就是逛書局、打書釘,耳濡目染下,女兒也愛上閱讀。」年紀稍長,她更反過來央父母帶她去書局。
「坦白說,我覺得她興趣太單一了,我經常鼓勵她去『玩』,試過了才知什麼最適合自己。」話雖如此,馬家輝卻不會因而「給自己太多無謂的枷鎖」﹕「我永不會問,如果女兒不是這麼專注閱讀,她會否是一個出色的運動員呢?人生可悲之處是不能重演的,問這些問題沒有意思。」
勿忽略運動才藝
鄧澔明很認同這種身教方法﹕「如果家長平日連一本比較多字的書也不會看的,只看八卦雜誌,你又怎可能要求孩子喜歡閱讀呢?」他指不少家長所指的「興趣班」,其實只是「英文拼音班」或「速算班」等。欠缺運動才藝等活動,孩子的發展就變得狹窄。
提升AQ——自我照顧從小起
現在的孩子都很矜貴,被父母寵得過了頭,曾聞有中學生去宿營時,不懂自己絞毛巾。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保護多了,很多事孩子不懂去面對,小朋友的AQ是從生活經驗培養得來的。現代家長只注重學業,當孩子面對人生真實環境時,就不知如何是好。」鄧澔明說。
幾位嘉賓都認為,孩子的自律及自理能力都很重要。瑞士尊貴理財執行總裁連桂英笑言,培育現年14歲的女兒,她運用了對待下屬的管理學技巧﹕「她8歲以前,我們住在外國,家中沒有傭人,女兒很多事都要自己做,所以她8歲已可以自己收拾行李,我她先寫下清單,再跟收拾,雖然很多字她不懂得寫,但也沒有關係,總之鼓勵她去做。」
縱孩子等於害他
一派廿四孝媽媽模樣的羅霖,原來罰孩子亦毫不手軟,因為她認為愛之深自然責之切。「縱小朋友等於害了他們,我從小就教他們一些基本紀律,例如兒子1歲時丟玩具,我用很誇張的表情望他,告訴他:『媽咪嬲了﹗』然後罰他企,之後他慢慢就學會要珍惜物件。」

養兒知父母不足
【明報專訊】諺語謂「養兒方知父母恩」,馬家輝卻體會到「養兒方知父母不足」﹕「知道我的不足,亦知道我父母當年的不足,你永遠都會覺得,總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的。」幾位嘉賓各師各法,各有一套,鄧澔明認為,育兒方法從來沒有一套絕對標準,「IQ、EQ、AQ等都是一個名稱,讓家長有系統地評估孩子,知道應循何方向去改善,除了分數之外,讓其他方面都能平衡發展。今日嘉賓分享的,也不可以百分百被借用,但總有些地方可讓家長借鏡」。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