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別墅

積分: 837


1#
發表於 10-8-18 03:42 |只看該作者

台灣光華雜誌:兩岸流行語,有點山寨有點雷

中新網7月14日電 兩岸三地往來密切,但又各有文化脈絡,流行用語也因此互有異同。《台灣光華雜誌》日前刊文對於兩岸流行語作了盤點,認為流行語廣為流傳,具有溝通性與感染力,現代人呼喊的語言或許有點“山寨”,有點“雷”,不過卻絕對“熱血”。
  文章摘錄如下:
  “殺很大”一詞,最近隨“殺online”線上遊戲廣告席捲全臺,被無限擴張地套用在任何事物上,“輸很大”、“拗很大”……。有人受不了大喊:“聽到殺很大,就會忍不住火很大”!也有人對這樣的流行詞彙表示激賞。
  詩人陳黎就為文讚賞它很有新意,“打亂固有的語言模式,又能創造‘陌生化’的效果,好比詩的口水,不斷向人群飛濺。”
  現代流行語因網路轉貼討論而加速傳播,雖然接受度不一,有的很“山寨”、有的很“雷人”,有的甚至“很黃很暴力”,但都真切反映出一個地方的時代感情、默契與社會整體氛圍。不可否認,它的確殺很大。
  “語言是橋,也是歷史記憶的倉庫,我們的文化習慣和思惟邏輯都以一種不明言的方式沈淀在其中,因而也就保障了最低限度溝通理解的可能。”──南方朔:《語言是我們的居所》
  語言中的“調味料”
  流行語是一種廣為流傳的通俗語言,具有溝通性與感染力。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的作家余光中,接受報社記者採訪時曾表示,自己也會選擇性地用“粉絲”(fans)、“high”等流行用語。余光中認為,流行用語就像胡椒,適可而止可以加味,但撒太多會吃不下去。
  流行語多是約定俗成,只有生活在當時當地的人,才解其中況味。
  “炒飯”幾乎已經是台灣約定俗成的“魚水之歡”的代名詞,可雖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多人卻不知道它的由來。
  關於“炒飯”有個笑話。有個男人要出境一年,臨走前,老婆對他說,出門在外這麼久,若有生理需要,可以找人解決。男人感謝老婆的體貼,也准許老婆有同等權利,並提議,每“做”一次就放一粒米到玻璃瓶裏。
  一年後男人回家,立刻拿出放了3粒米的玻璃瓶,要求老婆也拿出“戰果”來。老婆面有難色地拿出一個空瓶,男人還來不及高興,就見女傭端出一盤炒飯來說:“太太,家裏米缸沒米了,所以我把你瓶子裏的米都拿來炒啦!”
  電視上某談話性節目以男女性愛為討論主題,因擔心頻頻提起那檔子事會遭罰,於是講好以“炒飯”取代,沒想到普獲共鳴,從此,炒飯在台灣多了另一層“食色性也”的含意。
  大陸流行語 台灣不陌生
  兩岸三地往來密切,但又各有文化脈絡,流行用語也因此互有異同。像“八卦”、“小強”(指蟑螂,語出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是香港製造、外銷台灣的流行用語。對岸的醬油論則源自於一位受訪民眾令人意外的惡搞回應。
  話說,某日廣州電視臺在街頭隨機採訪民眾對於明星艷照的看法,一位男性受訪者回答:“關我屁事!我出來打醬油的…”。“醬油男”的“醬油論”在網路上迅速流傳,許多人對他崇拜不已,形成所謂的“醬油族”,舉凡與己無關、懶得搭理的話題,都以“打醬油”敷衍之。
  除了打醬油外,2008年大陸票選出來的網路10大流行語,前3名台灣也不陌生。
  排名第一的是“山寨”,從山寨手機開始,現在已無所不“寨”。山寨原是廣東方言,意指盜版、仿製,引申有“以草根對抗權威,以大眾對抗精英”的意味。
  “雷”排名第二,這個字原來是名詞,現在被當成動詞或形容詞,表示非常震驚或驚嚇。如:“很雷”、“被雷到”等。
  排名第三的是“囧”。囧,音同“窘”,原意是光、明亮的意思。這個原來陌生的古字,只因“長得”像張皺著一雙愁眉的人臉,竟被網友“竄改”來表示鬱悶、悲傷、無奈、無語,如今被稱為“21世紀最風行的漢字”。
  電視:流行語的傳播站
  電視是流行用語的傳播站,也是孕育的溫床,許多流行用語來自電視節目。
  “真是佛心來的!”(真是太善心了!)一語,來自王偉忠製作的《全民大悶鍋》,節目中模倣壹傳媒發行人黎智英的港式普通話。
  “好人卡”則是卡片遊戲漫畫的產物。在卡片遊戲中,好人卡是擊殺“準好人”的最強武器,即使已為女孩上刀山下油鍋,只要拿到一張小小的好人卡,就會被徹底擊潰成“腦殘”狀態。放眼現實生活中,女孩會以“你真的是個好人,但我們不適合,相信你一定會找到比我更好的人……”為由,婉轉拒絕男生的告白。換言之,領到一張“好人卡”,意指示愛失敗。
  “肛溫啦!”第一次看到這句話,一定震撼不小,搞清楚是閩南話的“感恩啦!”後,又不覺會心一笑。像這樣走閩南話“走音、變調”俚俗路線的還有:粉(很)、偶(我)、素(是)、企(去)、粗(吃)、童鞋(同學)等等。
  網路的慣用語匯,有些不難懂,但也有部分只有熟悉網路世界的人才懂。例如:“砍掉重練”,意指刪除不理想的舊角色,另開新角色重新培育。“鄉民”指的是愛湊熱鬧、跟著群眾起鬨的人(源自周星馳的電影《九品芝麻官》)。
  香港諸多“潮語”中,像“滴汗”(無奈、無話可說、尷尬、不知所措等)、“神級”(線上遊戲用語,指無人能及的境界)等,台灣的網路族群也都不陌生。
  流行用語一點兒都不可怕”
  流行語是青少年族群發展與認同的次文化,根據調查,使用率最高的是初高中男生。
  有人認為,網路作家“九把刀”(柯景騰)之所以深受青少年喜愛,原因是他在作品中加入了“熱血”等青少年次文化語言,贏得青少年的認同。“九把刀”雖不認為這是他作品受歡迎的原因,但承認使用日常用語的確是作品的一大特色。
  “殺手,無與倫比的自由,用最剽悍的熱血止住眼淚……”,“九把刀”運用得十分頻繁的“熱血”二字,既不標新立異,也沒有腥色膻的味道,只是代表慷慨激昂的狀態,簡單又傳神。事實上,熱血不只是“九把刀”的文字風格、口頭禪,也是性格。
  知名作家張大春認為,年輕人嘗試用新鮮的語言來標示自己和前一代的不同,無可厚非,不必大驚小怪。他在《何必拯救火星文?》中揭露,自己在初中時與同儕也會自創語言,他們以化學元素“琺”來表示過度活潑、調皮之極,如:“你也太‘琺’了一點吧?!”張大春認為,流行用語一點兒都不可怕,它只是會被下一代的新語言驅逐而已。
  現代人呼喊的語言或許有點“山寨”,有點“雷”,不過卻絕對“熱血”。
當耶穌死在十架時, 他承擔了我們的罪和恥辱; 他把公義賞賜給我們, 這是他給我們的一份禮物。耶穌愛你,你呢? :-P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