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幾件育兒事件,惹來不少人的網上評論。美國有3歲孩子爬進猩猩籠子,日本有7歲孩子被獨留在森林中…
作者這篇文章並非要批評或裁判,但希望從心理學上,了解一下為何大家會批判家長們。
無論現實生活或者網上,去貶低他人,都是一種關係攻擊 (relational aggression),程度可以是溫和到極端。
溫和的,可以是口語上,諷刺和侮辱;極端的,會是虐待、死亡恐嚇或誹謗,有可能犯上刑事罪行。
欺凌他人,貶低對方,可以讓人感到比其他人更高等。躲在電腦的背後,讓人比面對面更肆無忌憚地,做出這類行為,這點和青少年一樣。
羞辱家長有一個特點,是給與所謂建議的一種衝動。和一般欺凌不同,羞辱後,他們會提出自己認為正確的育兒方法,以強化自己高人一等的地位。
當看到一個兒童受傷害,大家就會生氣起來。情緒高漲,就要馬上行動,貼出留言。發洩完後,卻對這個受傷的兒童,表示無能為力,但已經傷害了當事人家長。
看看四周,找出其他家長的錯誤,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這讓我們感到自己做得更好。
社交網站上,網民都愛分享家庭樂和各種好事,於是讓某些人比較起來,感到自己做得不足。當有一位家長的育兒方式出現問題時,對感到失敗的父母而言,是一個很歡迎的喘息機會。
若果你也有以上的行為,作者給你一個忠告:留意你有常批判別人,或者有批評別人的想法。(不一定要說出口,只不過是想法。)
有了這個領會,可以練習一下心胸更廣、更有愛心。與其說 "這是什麼媽媽,為什麼不給孩子穿衣?",可以帶點同情心,說 "也許,這位媽媽很匆忙,要趕到什麼地方,忘記了給孩子穿衣吧"。
練習在思想中增添彈性和仁慈,這也可以讓你感覺更好。
Source: Public Shaming: Why We Feel The Need To Judge Parents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