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8

1.1K

你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嗎?

「你今年考到頭三名,就帶你去旅行啦!」「佢今年考得好好,所以同佢去玩!」多年的社工生涯,聽過很多類似的論調。假如你的父母時不時這樣說,你有感到被激勵嗎?再努力多一點點便會獲得獎勵,抑或是你開始感受到有股壓力,做得不夠好就沒有人支持你。

香港滿佈「有條件的愛」,你讀書成績好可以買禮物,你考第一名可以去吃大餐。以獎賞制度去養育孩子是很普遍及合理的,但成效好嗎? 只獎勵好的行為同時代表不夠好不能獲得獎勵。成績不好沒有獎勵,行為不乖沒有稱讚,所以資質相較不好就不可以被欣賞嗎? 更甚是不被愛嗎? 由於獎勵、稱讚及欣賞都是表達愛意的方法,缺少這些行為可能會減低子女被愛的感覺。

家長:「我們才不是這樣,我只想教好子女」。可是行動比想法更直接。小朋友自小被灌輸優秀才可以被讚揚,做得好才被注目,以物質作獎勵。多年的成長習慣變得自動化,踏入社會工作後都慣常以消費去獎勵自己。加上,香港社會鼓吹消費,十個地鐵廣告有九個提你購物,社交平台都是推薦最新出的貨品,電視不足一小時又有借貸廣告,自制力較低的可能會陷入情緒性消費及過度消費的惡性循環。

更多文章:小學3年級想要手機做獎勵?網民 : 比咗好難收返!

 


我相信家長都是無條件愛你的小朋友,不希望他們長大後陷入物質危機。但從小的教化影響深遠,可能家長自小都在「有條件的愛」環境下成長,長大後的你,行動及思維都會表達出以物質去獎勵良好的表現。即使你未有這個意思,但大家接收信息,理解信息會有偏差,即便對方是你照顧多年的孩子,少不免思維模式有差異,更別提青春期的他們同時受著外界言論等感染。心理學或輔導理論都讓我們知道家庭既是建立幸福的起源,亦可以是成長創傷的源頭。家長在悉心照料子女時,可以多想像一下你的教化長遠會帶給小朋友什麼影響。

更多文章:小學3年級想要手機做獎勵?網民 : 比咗好難收返!

理財教育也包括價值教育,家長在獎勵小朋友時可以順道進行價值教育。例如:父母願意付出金錢購買禮物作獎勵,目的是慰勞小朋友有所付出去回應父母的期望;父母也藉此表達愛意,所以特意花錢與你一同購物,相處過程比物質本身重要。而購物的過程,家長既可以培養小朋友的分析和自主性,又可指導些許購物技巧,例如學習看價錢及貨比三家。

長大成人的我們明白表達愛意不限於物質上,父母在成長路上的陪伴,恰到好處的言語肯定,溫暖的肢體接觸以及細心的照顧,都是愛的語言。回想起與父母最珍貴的回憶應該不是他們送的禮物,而是對方溫柔的一面。

當兒童從三歲開始建構學習的能力,家長們下次善用獎勵制度時,要提一提自己你想傳遞什麼給子女? 是禮物抑或是愛意? 正如近日的小網紅雞丁都有提及家長金句之一「你做左功課未呀?」,我肯定家長是關心小朋友而非學業成績。

我們對子女的愛理應是無條件的。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PREPARE / ENRICH婚前婚後評估及輔導認可輔導員

葉玉瑩姑娘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親子急急問】幫BB同奶嘴講再見 安全感獎勵最重要!

【親子急急問】年廿八洗邋遢 子女幫手大掃除可用錢作獎勵?

【親子教養】5個正確「獎勵」觀念父母要知!

【停課不停學】「繪畫實驗」學如何不扼殺小朋友的興趣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