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9

4.9K

到底追趕誰?

2014年聖誕台中遊


從小到大,到出來執教鞭快十年,都常常聽到老師們的其中一句口頭禪: 「程度落後了。」﹑「程度追不到別人了。」最極端的例子是朋友告訴我一間有名幼稚園的老師打給家長,說正在上學前班的兒子「追」不到應有的水平,固此請她另覓學校。究竟上至大學,下至幼稚園甚至學前班,我們在「追」什麼?

 

女兒由一歲半起開始參加蒙特梭利的學前班,之前提到因為她性子急,愛作主,所以為配合她的性格,又希望糾正她性格中的問題,我們決定為她報名。我家丈夫為了在家能配合這套教學方法,也自費到HKU SPACE 參加了一連兩次的蒙特梭利教學法入門。我們越了解得多,便越發現這套方法博大精深,它是沒有一套固定的教學進度,每位學生有自己的進度,亦可以決定自己的學習進度,導師從旁略為指示﹑提議等等。很多人以為蒙特梭利教學法只是學前教育的其中一套教授自理及感知的方法,但其實在語文﹑數學的領域中,蒙特梭利教學法也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


 

機緣巧合之下,我家丈夫去年聖誕到台灣的一家蒙特梭利學校參觀。親身體驗了這套教學法在正規學校(而不是學前或課外班)由學前至中學的全面綵用情況。這學校像其他標準的蒙特梭利學校一樣是混齡教學的,同一個課室內不同的學生各自按主題的完成任務,同一個教具在不同程的學生上有不同的教學效果,較年長的學生有時也可以教導較年幼的學弟妹。課堂到最後老師召集同學一同討論作結。


 

這種學校在台灣並不多,問過校長一般畢業生的出路,多是海外升學或直接就業,很少考進主流的高等課程,而學生由蒙特梭利學校轉往主流學校時,大多要花很大努力去適應。主要原因是主流的教育一般是有固定的教學進度需要學生去達到,其次是因為主流教育的測考方法是蒙特梭利學校不綵用的,所以學生一下子難以應付。


 

聽著是一陣悲涼的感覺,原來根據自己學習進度去學習是不被接納的,要成為社會菁英,還是得按標準而行。在我初讀教育的時候,老師有說過完美的教育是為學生而設,而不是學生為教育而設。蒙特梭利教學法最可取之處是學生有各自的學習進度,不存在「追」不上等問題,但可惜這套教學法在管理政策上一定的難度,亦難以去「基準」學生,所以未有普及化。


 

既然教育已經不是為學生而設,那麼學生就要不斷追趕教育為他們訂下的要求。無論大家能否跟上,跑在前頭的﹑追在後頭的,只要在同一年出生,都要坐在同一個課室中,接受同一種教育及同一套測考制度。追不上的,家長﹑老師一味惡補催迫﹔跑在前頭的,看真一點還不是在追趕高一級的課程,一切沒完沒了,結果大家為了孩子能輕鬆應付該學年的課程,就把起跑線推前了很多,三歲學五歲的課題,五歲應付高小的課題,小六已經在學中三的課本。


兒子快到升小之年,幸好他班中的家長都是和諧的,大家在討論群組只是討論一下去哪兒玩﹑何時聚會等等。最近開始是直資及私立小學的簡介會報名階段,大家頂多是貼出報名章程,並沒有誰不斷在興風作浪著要怎樣怎樣去預備。鄰居的兒子跟小兒同年,就讀另一家幼稚園,某天她就跟我訴苦,說同班的家長都在炫耀孩子考取了什麼什麼證書,越級挑戰了個英文考試,又拿取了滿分。去坊間的小學升學講座,講者更強調沒有滿分是絕對上不了「名校」的。鄰居每天在討論群組中看著這一堆資料,內心每天爭戰要不要也給兒子去考試,甚至愁得丈夫請她盡快退出群組。常常覺得我們的孩子真可憐,一直在追趕著不應該追趕的東西,在後頭鞭策他們的,是學校﹑老師﹑父母﹑甚至是別人的父母﹑或者根本不認識的升學「趕」座的「趕」者。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教育方程式】鬧之前諗一諗!父母緊記8大要訣 教訓前問清理由

【幼兒情緒】小朋友放學後總是鬧情緒?心理學家建議4個方法幫孩子改善!

【1-5歲教養】教導孩子「分享」,爸媽要知道的「分齡」法則!

【教育方程式】父母切忌5種行為 傷害子女弱小心靈!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