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十八年華的時候,我喜歡讀三毛。嫁作人婦,不再少女,又火速為人母後,我開始喜歡讀龍應台。欣賞她教育孩子的藝術,尤其是她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宵時分,讀著一個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爭扎,我再看看身邊躺著的兒子,不捨的淚默默地流下來。
在這本書中的一篇〈初識〉,說到龍應台帶著兒子安安上幼兒園,走在路上,把遇到的事物都學著說著一遍。敞大的公園就是一個活脫脫的教室,看到甚麼就學甚麼,孩子在整個學習中又深刻又愉快。
真正的學習不就是這樣麼?
可憐我們很多孩子,只能從書本、電視或平板電腦上學習各種事物,你跟他說這是花,再跟他說有些花有香味,他是知道了花有香味,但甚麼是花的香味?答不出來。我們孩子的學習,很多時候只流於書本上的硬知識,而缺乏親身的體驗。曾經有個少年人每天吃米飯,他從來看到的是白色的米,當老師帶他到農莊看水稻時,他說,從來不知道原來稻米是這樣種出來的。
上星期有同事問我,不同的豹有甚麼分別,為甚麼他兒子那份小學的工作紙上,要求答Leopard,而不是Cheetah,或者Jaguar。天哪!那是一份怎樣的工作紙?為甚麼要分辨這三個英文字,沒有看過實物,只憑強記三者分別,這樣的學習深刻嗎?
前些日子跟家人到新加坡旅行,行程特意安排到新加坡動物園一遊。出發前,我那三歲的兒子早已認得好些動物了,但很多只能從書本上知道。我們曾嘗試解釋大象如何用鼻子捲起東西,但他看著書本,很難理解一個鼻子如何捲起物件。當天在動物園裡他看到大象用鼻子捲草進食,看得目瞪口呆,爸爸亦把各種動物的特徵逐一介紹給他。回來後,主動繪形繪聲對我們示範大象用鼻子捲物,也告訴我們為甚麼北極熊要躺在陰涼地方睡覺,長頸鹿的頸有多長,和斑馬的味道有多臭。
媽媽,找個下午,帶小孩們走出戶外吧,邊走邊介紹,既是個美好的親子時間,也為孩子們上了活潑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