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寶寶是否常在四肢曲折處出現皮膚搔癢、泛紅、脫屑及結痂為特徵的皮炎?除了手肘與膝蓋轉折處外,頸部、手腕與腳踝也會較常出現此狀況。這種皮疹常出現在幼兒及兒童,也常見於某些過敏性體質的成年人。皮疹在西醫中稱為 “異位性皮炎”,在中醫學中則稱為“四彎風”。
以下為各位介紹四彎風的不同證型以及食療湯水:
1. 胎熱型:常見於嬰兒期,一般以面頰為主,有時出現在頭皮、四肢和軀幹,皮膚可見紅斑、丘疹、疱疹,時輕時重,發作時搔癢。治療以清熱涼血、疏風止癢為主。
2. 陰虛型:多見於兒童期,常由於嬰兒期遷延不癒引起。一般出現在四肢關節處,丘疹暗紅,伴有抓破等皮膚損傷,久之則皮疹肥厚,常見苔蘚樣變。急性期以疏風清熱為主,平時注重養陰健脾。
3. 血燥型:多見於成人期或病情纏綿的兒童,皮損常見於肘窩、膕窩、四肢屈側、頸部及眼瞼,部分人全身泛發,皮損乾燥,可有苔蘚樣變,自覺搔癢劇烈。治法宜養血潤燥。
本病患者發病與病情加重多與脾胃功能失調有關,脾虛濕滯為病之本,風濕熱邪為病之標。治療時宜“內外合治”。
健脾湯水:
材料:山藥、蓮子、芡實、百合、生薏米、沙參、玉竹、龍眼肉各25克、南杏20克、北杏10克(可在雜貨店買南北杏)、陳皮9克、南棗2粒(或蜜棗2粒)、瘦肉500克。
做法:1.豬瘦肉汆水後備用;2.將其他配料及豬瘦肉放入煲中,以2000毫升水煲約2小時後熄火。
小兒推拿:
如小孩額頭及附近皮膚無特殊皮疹,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幫助改善。
1. 開天門:以兩手大拇指腹自兩眉中點推至前髮際,注意手法輕柔。具有清熱、解表、安眠功效。
2. 推坎宮:位置在眉頭至外眉稍成一直線,以兩手大拇指指腹自眉頭延眉毛上緣,向兩側分推至眉梢,行按、揉或運轉,各操作24次,注意手法輕柔。有助清熱、安眠、止頭痛。
急性期外洗:
如寶寶皮膚搔癢及泛發紅疹不癒,可以中藥煎湯外洗:
材料:
地膚子、蛇床子各9克,白鮮皮15克,蒲公英、金銀花各20克。
做法:
將上述藥物以1000毫升水浸泡20分鐘後,以武火煎至沸騰轉小火再煲15分鐘。將湯汁倒出後放涼,將乾淨紗布或棉花以藥汁沾濕,外敷局布約3-5分鐘,每天2次。用剩的湯汁可放冰箱,下次拿出來待暖和後再次使用。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任何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文章提供: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中醫服務部
Website : www.ucn.org.hk
Facebook: facebook.com/ucn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