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Facebook 看到一個名為「BB醫生」的組織,安排半歲至6歲的嬰兒及小朋友到老人院擔當小義工。 在活動中,孩子們擔任了和公公婆婆們閒聊的親善大使,並透過各種大大小小的表演,送上歡樂和愛心。
現今社會的孩子,不少的時間表被排得密密麻麻,除了學習,便是練習。他們懂得不少書本的知識,但對於人情世故,社會狀況都一知半解。此活動,能讓孩子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能幫助自己。
老人院的探訪,讓孩子跳出他們以往的活動圈, 讓他們接觸到不同年齡及基層的人,從而擴闊視野。透過活動,孩子能運用語言及社交技巧,去認識新朋友。而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學習如何關愛他人。 這正是我們那些 “萬千寵愛在一身”的孩子們需要學習的。
一般的組織, 對於義工都設有年齡的限制,小朋友最少到三四歲才能參與。因為三歲以上的孩子,無論語言表達,認知發展及情緒控制等都有相當的發展,表現和情緒也比較穩定。
對於三歲以下的孩子,父母應瞭解孩子的性格,並在參加前給予孩子充份的心理準備。例如,對於內向及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接觸陌生的公公婆婆並非易事。父母可以預先告知孩子將會去的地方,看到的東西,和做的事情。 父母也可以和孩子在家裡練習如何介紹自己。這些都有助孩子舒緩壓力。父母記緊不要為了讓孩子參與做小義工,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此外,要小朋友瞭解做義工的真正意義,是需要長時間去體會的。因此,父母應把義工活動變成常規活動,而並非一次性的參與。 當然,讓延續關心他人的習慣,也應該從自己的家開始做起。父母不妨多鼓勵孩子每天打電話,畫畫或寫字條給祖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