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夫婦離異,作為父母,孩子的養育和照顧需要妥善地安排分工。
一段感情關係完結,會令人難過傷心,是對思想、心靈和身體的折磨。而,育兒就需要無時無刻地無私為子女付出。要如何在自我的憂愁下,去擔當如此無私的職責呢?
痛苦的分離,對身心都有嚴重的影響。2010年的研究發現,被離異的一方的腦部活動,可比身體上受到痛楚,和可卡因上癮一般。愛情關係的心碎,可以觸發抑鬱、上癮行為,甚至自殺。
在憂傷的情況下,還要照料孩子,容易構成不少反應,如悲哀、容易發怒、疲勞和心煩意亂。專家指,一般這些父母都會傾向扮作一切沒問題,而其實孩子們比想像中更清楚父母的感覺。當父母們嘗試掩藏傷感,事情往往會做得不好,就算很輕微,子女還是可以看得出來的。
孩子們可以從父母在行為上的微妙變化中,體察到問題的存在。兒童在成長中,會逐漸自我中心,會傾向高估自己對人和事的影響。若果父母沒有坦誠告訴子女難過的原因,專家指兒童或會責備自己,相信自己就是問題的原因。
子女在成長中,會視父母為榜樣,從父母身上學習。看著父母因為伴侶離異,會從中學習如何處理情緒,如何去面對逆境。若果父母選擇隱藏真正的感受,子女們會錯誤地認為父母完全控制自己情緒,跟著效法。
以下是如何跟子女們分享傷感,但不會給他們做成負擔:
用兒童語言去表達
要記著兒童並不明白成年人世界的問題和感情,所以要以他們可以理解的用字和方式去解釋。
專家的意見是,如果離異的一方跟子女關係很好,但再見面機會不多,那麼子女的感受也要考慮,要對他們的感受也表示理解和關心。子女會有自己的反應和感受,包括可能於開始時,會責怪父母的一方,令自己失去了父或母。
如何和何時去分享感受
專家建議,談感受時候,根據他們的年紀,儘量地簡單,只分享他們需要知道的就可以了,別把他們嚇倒。幾個簡短的對話,比起一個冗長的會議,對子女們來說,更容易去明白和消化。
繼續控制
應該跟子女表達父母們自己的傷感,但也要好好照顧自己,繼續擔當稱職父母的角色。真的感覺難受時,休息一下,直至自己鎮定下來。
很多兒童都比想像中更懂事,成長過程中會不斷學習。懂得對你問候之餘,甚至可以照顧自己,和正在難過的父母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