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6

2.4K

抑鬱症的中醫藥治療方法與特色

抑鬱症,分躁鬱症與抑鬱症兩種類型,其中以抑鬱症為多見,屬於中醫“鬱證”範疇。抑鬱症主要表現為情感低落,思維遲緩,言語動作減少、遲緩等症狀,早期患者可有焦慮、遇事緊張,煩躁不安,心煩意亂,驚悸不寧,失眠健忘、腸胃功能減弱等表現。抑鬱症不僅給患者精神心理健康、工作、生活帶來極大影響,嚴重抑鬱症患者往往有自殺傾向,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引起抑鬱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遺傳因素、體質因素、精神因素、中樞神經介質的功能與代謝異常等。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情緒變化皆由臟腑所主,其中心主喜、肺主悲、肝主怒,脾主思、腎主恐;並有“悲傷肺、悲則氣消”;“喜傷心、喜則氣緩”;“怒傷肝,怒則氣上”;“思傷脾、思則氣結”;“恐傷腎、恐則氣下”等理論,故抑鬱症的發生與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氣機紊亂密切相關。中醫採用辨證論治,疏通氣血,調整氣機等方法,從而達到整固臟腑,平和氣血,根治抑鬱的目的,正是中醫藥治療抑鬱症的方法和特色。臨床上,抑鬱症常見證候與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更多文章:體弱兒童如何養生調理

更多文章:調理內分泌,防範「女人病」

1. 肝氣鬱結
肝主疏泄而惡抑鬱,若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則可見情緒低沉,抑鬱不樂,唉聲歎氣,胸脅悶脹,或長嗟短歎,噯氣納呆;月經失調,前後不定,經期乳房、小腹脹痛;或有眩暈耳鳴,目珠脹痛,頭痛,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等。治法宜疏肝理氣,寬胸解鬱。方藥常用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加減。常用藥物如柴胡、當歸、白芍、茯苓、白朮、薄荷、枳殼、綠萼梅、香櫞皮等。

2. 心肝鬱熱
心藏神,肝主怒,若心肝鬱熱,擾心犯肝,則可見心緒不寧,坐臥不安,易於緊張、煩躁,或心煩失眠,口苦咽乾,月經提前量多,便乾尿黃,舌尖紅,苔薄黃,脈弦數等。治宜疏肝解鬱,清心除煩。方藥常用丹梔逍遙散加減。常用藥物如梔子、丹皮、柴胡、白芍、茯神、白朮、薄荷、蓮子心、遠志、合歡花等。

3. 痰氣交結
氣行則痰行,氣鬱則痰結,若痰氣交結,阻滯脈絡,氣機不暢,則可見情緒低落,悶悶不樂,或自覺喉間有痰難清,吞吐不出,心裡忐忑不安,驚悸不寧,時有恐懼感,惡夢紛紛,無故欲哭流淚,胸脘滿悶,頭昏頭重,食慾不振,泛惡欲嘔,舌淡紅,苔白膩,脈滑或細等。治宜化痰行氣,醒神定志。方藥用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樸湯、安神定志丸加減。常用藥物如柴胡、枳殼、香附、川芎、半夏、厚樸、紫蘇梗,陳皮、茯神、遠志、石菖蒲、龍齒等。

4. 肺虛失宣
肺主悲,悲憂則傷肺,肺虛氣弱,失于宣發,氣鬱胸肺則可見心情悲觀,悶悶不樂,不想做事,悲傷欲哭,寡言少語,少氣懶言,閉門厭動,胸悶氣短,大便乏力不暢,舌淡苔白,脈弱等。治宜益氣補肺,宣發肺氣,方藥可用保元湯、四君子湯加減。常用藥物如黃芪、人參、肉桂、山藥、白朮、百合、郁金、木香、蔥白,杏仁、荊芥、芫荽、生薑等。

5. 心肝血虛
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魂,心肝血虛,神魂失守,則可見情緒低落,時常悲傷欲哭,失眠多夢,健忘,心悸或驚悸不安,頭暈目眩,視物昏花,面色青黃無華,舌淡苔白,脈細弱等。治宜補益心血,養肝安神。方藥用四物湯合酸棗仁湯、或天王補心丹加減。常用藥物如當歸、熟地、川芎、白芍、棗仁、知母、丹參、五味子、柏子仁、甘草等。

6. 心脾兩虛
心主喜、脾主思,心脾兩虛,則可見少喜多悲,憂慮寡歡,精神萎靡不振,失眠多夢,思維遲鈍,健忘,心悸,頭暈耳鳴,倦怠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黃,月經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脈緩弱或細弱。治宜益氣健脾,養心安神。方藥用歸脾湯加減。常用藥物如人參、黃芪、當歸、白朮、茯神、遠志、棗仁、木香、龍眼肉、大棗、炙甘草、合歡花、陳皮等。

7. 脾腎兩虛
脾藏意主思,腎藏志主恐,若脾腎兩虛,意志失守,則可見精神不振,身倦乏力,畏寒怕冷,喜臥厭動,動作遲緩,思維遲鈍,或恐懼不安,小便頻數,厭食納呆,便溏腹瀉,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緩弱等。治宜補益脾腎,健腦壯志。方要用右歸丸合六君子湯加減。常用藥物如熟地、肉桂、黨參、白朮、茯苓、山藥、菟絲子、鹿角霜、山萸肉、核桃仁、益智仁、砂仁、半夏、陳皮等。

總之,中醫藥治療抑鬱症,主要從臟腑、氣血辨證加以施治,臨床上,上述證候既可單獨出現,亦可兼夾互現,表現複雜,故治療時要根據患病情況靈活運用,並配合一定的心理輔導、生活調養、體育鍛鍊等方能取效。必要時應徵詢有經驗中醫師的意見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以求取得最佳療效。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每個人體質不同,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相關文章

【教育方程式】暴躁小孩當媽媽仇人咁 聲大夾惡如何管教?

【親子急急問】開學後小朋友感焦慮低落情緒 不願回校?家長必學四步曲!

【23-24年度幼稚園入學】交表喇!港島區熱門名幼申請懶人包(不斷更新!)

9月30日起5歲或以上訪客到校須持疫苗通行證 面試或校際比賽可獲豁免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