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有時候覺得在香港養小朋友真的很令人心煩!」軒仔的媽媽沒精打采地對我說。
「為什麼呢?我記得軒仔現在讀小六吧?他一向很乖巧聽話,而且各方面的成績也不錯,你在煩什麼呀?」
「唉,現在沒有事要煩,不代表將來沒有,你知道香港這個社會很現實,物價樓價又只升不跌。作為父母,總要為他想想將來的路要怎樣走,最起碼要養得起自己吧?他以後升中要讀哪間中學?太差的會影響前途,太好的又怕他跟不上,壓力過大。還有,課外活動的選擇和培養他的興趣也要好好想一下。他的成績雖然不錯,但好像對什麼科目都沒有太大興趣,也不知道將來能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且他的性格又比較靜,不太愛和人說話,這樣以後不論是讀書還是工作都會很吃虧的,而且找女朋友也會較困難的……」
軒仔的媽媽自覺並非「怪獸家長」,只是從實際的環境去計劃,希望孩子將來過得平安順利,這是人之常情。回想起來,軒仔過往在日常生活中,事無大小都依靠父母幫忙,絕少為任何事情做決定,加上軒仔媽媽較容易擔憂和緊張,在無形間也會令兒子出現較多焦慮的情緒。所以當父母開始放手讓軒仔嘗試變得獨立一點時,他便顯得缺乏信心,亦不敢主動求助。久而久之,他對生活上的很多事情都感到焦慮,難以放鬆,變得有點退縮怕事。
其實,如果家長過份緊張,對孩子呵護備至,或是長期過度保護的話,可能反而令他們產生依賴,影響到小朋友將來的處事能力。軒仔媽媽後來在為兒子作選擇時,開始會多聆聽兒子自己的意見,同時讓他嘗試自行探索未知的事物,鼓勵他勇於面對困難,在有需要時再尋找父母的幫忙。
有時候適當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將來的路,甚至早些讓他們承受一下挫折,能夠令他們從中得到寶貴的經驗,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當然,家長在孩子跌倒或迷茫時,亦要適時在旁給予支援和鼓勵,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做他們人生路上最親密可靠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