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8

1.2K

【從小學理財】讓孩子真正明白儲蓄的意義—做與教的分別

筆者在過往的理財教育活動中曾與不同的小學生交流,每當話題提及到一些自己管錢的想法時,往往令筆者感到很意外。原因是發現孩子背後的金錢故事令他們對金錢有一套獨特的態度和想法。

更多文章:【內有免費工具】有零用錢買麵包還是買炒麵?從小建立財務責任!

更多文章:家庭成員間的財務界線

我們會設計模擬理財遊戲,讓他們親身管理金錢,若然發現他們對金錢認真起來的話,對金錢的敏感度非常好、也非常留意遊戲中的儲蓄情況,而消費和慳錢方面也是計算得十分仔細,種種表現相信是家長們也意想不到的。筆者有時也常常會聽到家長說他們自己的孩子不懂得分辦需要和想要、不懂得慳錢、喜歡胡亂花費,有些更是連儲蓄也不喜愛。

這樣不禁令人產生疑問,從某些孩子的理財知識水平看來,他們應已有基本的理財能力去處理自己的財務,但為何他們沒有把這種能力表現出來讓父母們看到呢?

根據本會理財教育中心早前的研究報告發現,有70%的孩子都表示會儲蓄,這看來是一件好事,但每當再問他們儲蓄的目的和正確方法是什麼的時候,便會發現其實絕大部份孩子除了不懂得基本儲蓄的技巧,亦不太清楚自己為什麼需要儲蓄,儲蓄又可以用來做什麼事等等,他們就像是一臺存錢機器,父母告訴他們需要儲蓄,又或是父母要求他們儲蓄,他們就把所有錢都拿去存起來。

筆者相信絕大部份成人都明白儲蓄的重要性,特別在疫情期間,生活開支增加,有些家庭收入也較為不穩定,所以絕對能夠明白到儲蓄的重要。然而「應急錢」,較多由成人處理,對天真爛漫的小孩而言,真能夠從心體會和承傳「儲蓄是很重要」的這個信念嗎?即使承傳到,只儲錢為應急也欠積極作用?相信看到這裡,各位心中也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吧!是的,現時是沒有真正傳承到「儲蓄是很重要」的信念,長大後很容易被消費意識動搖。

更多文章: 【改寫孩子的理財人生】 勉強為孩子提供「最好」 不如學會知足


更多文章:打機都可以學理財?5個足不出戶學理財貼士

綜合經驗來說的話,會出現儲蓄信念斷層的情況相信與以下五點有莫大關係:
1. 孩子有沒有金錢管理和決策權?
2. 孩子有多少與儲蓄有關的成功經驗?
3. 孩子有否建立可達到的儲蓄目標和計劃?
4. 孩子是否知道儲蓄的目的是什麼?是他認同的麼?
5. 孩子懂得多少不同的儲蓄技巧?

很多時候,要讓孩子明白和應用技巧,除了需讓他們有機會接觸金錢之外,亦給予他們機會處理和決策的權利,令他們有機會犯錯並改過再學習。家長們的角色就是作為引導者及支持者,教育子女走向正確的方向,同時要向他們解釋清楚所做事情背後的原因,而不止步於要求子女而不求甚解跟從自己的要求。

建議讓子女儲蓄時,可以運用長中短期目標作為起步點,短期目標以1-2個月作為期限,中期目標以4-5個月,而長期目標則以最多1年即可。但必須留意,假若將來子女真的能夠按計劃完成目標,家長必須讓子女能享受努力帶來的成果,即使你不太想子女消費,但能夠讓孩子有機會作主去運用和管理金錢,父母在過程中亦可教導子女為達成目標而分辦需要和想要,與他檢討儲蓄計劃,並告訴他們背後的原因和道理,以及累積到成功經驗,加強他們認為「儲蓄是重要」的信念,自然就會在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將來孩子就能夠把這些經驗應用到生活上了。

認可理財社工 鮑介文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從小學理財】培養新世代的數碼理財素養

【理財個案2023】生意淡薄 不如炒股?

【理財個案2023】以租養租 3年買多層

【從小學理財】去旅行也能學理財?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