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緊張,帶動黃金連日上漲,創下近年新高,連同沉寂數月的貴金屬,亦似有風雲再起之兆。
以投機角度而言,波動度十足的白銀,可能比黃金更勝一籌,隨便參照歷史數據,可知一二:1980年,銀價曾高見$49.45(美元每盎司,下同),卻在不到5年之間,已大跌至單位數字;到2006年後,乘環球商品大牛市翻身,在2011年再度上試$50,然後又暴跌至$20以下,近年於$14-20之間徘徊。長年大上大落,最終卻原地踏步,股市卻連番上漲,長線投資者或感沒趣;對喜好短炒者,卻是不容錯過的一環。
投機白銀,除了芝商所(CME Group)的期貨外,美國市場也有3支ETFs可供選擇。最簡單、亦保證緊跟銀價表現,首選iShares白銀ETF(SLV),持倉非常簡單:截至7/1/2020,SLV持有約3.6億盎司白銀實貨,市值約$65億美元,當中不涉任何期貨,自然也沒轉倉成本等問題。管理費僅0.5%一年,肯定比任何實貨交易成本要低。截至7/1/2020,每單位價格$17.17美元,即入場銀碼約$130港元(美股最少交易額為1股),豐儉由人。
當貴金屬整體向好,白銀表現往往優於黃金。例如去年年中起,貴金屬普遍上升,2019年7月至7/1/2020,SLV累升21%,同期黃金ETF(GLD)升13.28%。
尚嫌回報未夠豐厚,不介意富貴險中求者,可考慮投資銀礦股。銀礦股走勢方向,大致跟隨銀價,然而升跌幅度更甚於銀價本身,因為銀礦股本質是公司,盈利水平與銀價並非直線關係,不同公司在某銀價水平,可能呈爆發性上升;與此同時,公司之間因礦藏地點的分別,各自承受相應的地緣政治、貨幣與營運風險。雖然選中單一銀礦股,升幅可能極為驚人,然而從分散風險的角度,最好當然是以ETF入手。Global X的銀礦ETF(SIL),囊括24家環球銀礦相關企業,當中約48%為加拿大股、俄羅斯股約佔14%、韓股約佔11%。
SIL的波動度,大概是標指近2倍,然而當趨勢正確,便能化成回報:如前所述,2019年7月至7/1/2020,SLV累升21%,同期SIL回報更高,達28%;而期內標指ETF(SPY)總回報,則僅為10%。
礦業股之間也可以市值作分類,當中小型股的風險和潛在回報,都比中、大型股為高。對於高風險的對象,自然更應該使用ETF,可行的選擇有ETFMG的小型銀礦股ETF(SILJ)。SILJ持有32家小型銀礦相關公司,當中約65%為加拿大股、美股約佔18%、秘魯股約佔12%。
SILJ波動度比SIL更甚,約為標指2.5倍。在前述時期(2019年7月至7/1/2020),SLV累升21%,同期SILJ總回報43%,遠遠拋離其它可比對象。當然投資人要切記,礦業股走勢始終離不開相關商品,當銀價大幅回吐,銀礦股價格也難獨善其身,甚至可謂加倍奉還:2016年銀價見頂,至2018年底約跌33%,期內SIL大跌56%,SILJ更要暴挫65%才見底。所以跟風追買無妨,但一定要預設撒退計劃,以免轉勢時手足無措。
(個人持有SI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