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10 ⾄ 2020,湊夠⼀個"好"字 ─ 8.5+3.5。
確實當我做⼈爸爸後來才真正知道⾃⼰的⽗⺟是如何培育⾃⼰成⻑,原⽣家庭加上後天的影響,造就今天我對育兒女(⼤女8.5歲、細仔3.5歲)的⾒解,可歸納為4"承"元素。在"4承100"的跑道上:(1)承傳、(2)承擔、(3)承諾、(4)傳承。「教養孩童,使他⾛當⾏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更多文章:【爸媽手記】你對子女的期望是什麼?5招培養 「聽教聽話」孩子
NO:直昇機⽗⺟、怪獸家⻑、如何贏在起跑線
YES:輔導員、最強後盾、亦師亦友(下刪⼀千字)
承傳
我認為不可忽略傳統。仔女的祖⽗及祖⺟育兒不是靠把⼝,身教尤其重要。向上要孝敬⽗⺟、尊重⻑輩;向下要照顧年幼;向外要助⼈為快樂之本;向内要有獨⽴能⼒、作息要定時。
後記:隨著⾃我中⼼及資訊爆炸的年代,⽗⺟無微不⾄地照顧著仔女是否有點兒過了火,這點是我經常思考的課題。做⼈道理及正確的價值觀從媽媽肚裡⾯便開始培養,但這比起語⾔和技能,往往被人忽略,甚至落後幾條街。
實況:仔女由幾個⽉⼤⾄現在,基本上每逢周末也會長途跋涉前往西貢探望⻑輩,周⽇則返教會,已形成習慣。孩⼦要知道世上的事情不是想怎樣便怎樣。
活動:家庭聚會(包括:出海釣墨⿂/游泳,學習與長輩相處)、周⽇返教會(價值觀及信仰的洗滌)等。
承諾
兒女是上天所賜的產業,為⼈⽗⺟必須盡責,尤其我是⼀家的領頭⽺,兒女應獲得保障。
實況:我家沒有聘請⼯⼈,事事親⼒親為。⾃嬰兒期的餵奶、執便便在所不辭。同事請假是去旅⾏,我請假則是出席學校活動、頭暈身㷫帶看醫⽣,「犧牲⼩我,完成⼤我」,我是孩⼦的最強後盾。
實況:適當地為兒女每年所得的利是錢作為儲蓄保險的基⾦。
活動:⼤富翁桌游(學習財務管理)、參加集團義⼯活動(學習貢獻社會)等。
更多文章:逐步踏上成功的閱讀之路 爸爸,你能為我讀一本書嗎?
承擔
我就是⼀個承包商。為香港獲得⾸⾯奧運金牌的「風之后」珊珊曾說「養⼀個⼩朋友要400萬元」,成為家傳戶曉的名⾔。2019年她接受傳媒採訪時指出為⼈⽗⺟比做運動員⾟苦。
後記:我不是職業運動員,很難身同感受,但為⼈⽗⺟則有共鳴。不分平⽇及假⽇,247、全包讀及玩、同時也要兼顧「讀書時讀書、遊戲時遊戲」。
實況:細仔很喜歡說⼀句話:「Daddy同我⼀⿑玩啦,玩咩好呀?」我即時回應是:「你想玩咩呀?」在疫情及有限的家裡空間活動情況下,我有時還要WFH,同時間照顧兩個⼩朋友的起居飲食,時間管理很重要。雖然我是承包商,但真正的營運商是孩⼦⾃⼰,他們需要思想空間及獨⽴能⼒。
活動:網購STEM實驗套裝、⾃製戚風蛋糕、⾃學滑板等。
傳承
做⼈不完美,必須終⽣學習,在兒女成⻑過程中我繼續擔任輔導員、老師及朋友等不同⾓⾊,與時俱進。兒女最終的路也是要⾃⼰⾛,我希望培育他們能帶著隱形的翅膀,渡過⻑⼤後的任何難關,向著正確的⼈⽣⽬標進發。
實況:陪伴非常重要,了解孩⼦的特質,吾家⽂化代代相傳。
活動:觀看宮崎駿的動畫、網上學習等。
資料由Paul Ng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