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16.2K

【教育方程式】家長大聲喝令孩子致反效果

一次去餐廳吃下午茶,鄰桌的一位媽媽叫她大約五歲的孩子試吃一款蛋糕,當孩子拒絕時,媽媽隨即提高聲線地吩咐孩子要嘗試吃,同時間孩子也提高聲調回答說不要;最後,媽媽生氣地大聲說:「我叫你試,你就不給我面子,是不?」孩子停了一下,然後尖叫地說:「我說不要,你聾了嗎?還這麼大聲?」……看到這個畫面,你可能會被嚇了一跳,但孩子這樣的回應雖然是沒有禮貌,不過我卻能理解孩子這行為。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孩子扭計買玩具 家長「回應訴求」四部曲

很多時候,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無形地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要孩子聽他的話及跟他的意思做,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會用高八度的聲音去命令孩子,不少家長都會在公眾地方用尖銳的聲音喝罵孩子,實屬不當。其實要孩子聽話,大聲或尖銳的聲線不但沒有效用,更會令雙方情緒激動,導致兩敗俱傷或「阿崩叫狗越叫越走」的場面。

低聲有助孩子集中

其實在糾正孩子的錯誤時,用低聲說話比起高聲說話更能讓孩子集中,達到更好的說服效果。在小學課室裡,若老師嘗試用更大的聲浪去蓋過學生發出的聲音,學生反而會愈來愈吵;相反,當課室變得吵鬧時,老師扮說話,但其實沒有出聲時,學生或許因為好奇,或知道自己的聲浪過大,竟會自動安靜起來。同樣的道理,糾正孩子的錯誤時,由於孩子仍在激動的狀態,父母宜以靜制動,用低聲與孩子溝通,當父母採用這聲線時,孩子可以感覺到父母的嚴肅態度,而並非強硬的喝止,會較易接受。由於低沉的聲線需要很專心才能聽到,加上聽覺條件反射,孩子會不自覺地安靜下來留心聽父母所說的話。

更多文章:【港識教養】4大方法 擺平Trouble Two無煩惱

K.I.C.K 的管教原則

用低聲說話去管教孩子,和西方一套叫 K.I.C.K 的管教原則不謀而合,其原則是提醒父母要心平氣和 (Kind)、立即 (Immediate)、一致 (Consistent)、然後再次心平氣和 (Kind),這規則主要提倡當孩子出現違規情況,父母是需要即時處理並堅持一致的做法,而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心平氣和就是關鍵。

對於幼兒來說,他們很多時是出於好奇心而作出一些危險或違規的行為,認知發展還沒成熟的他們,需要父母更多的耐性解釋周遭的事物及所發生的事情。當我們使用低聲或是心平氣和的態度跟孩子溝通,他們就更能吸收我們想向他們灌輸的知識,而並非我們生氣的情緒。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為老不尊】男童搭巴士誠實向車長認夠4歲 嫲嫲極力否認反責罵孫仔不聽話

【教育方程式】如何培養小朋友餐桌禮儀?乖孩子必學5個餐桌禮儀

【港識教養】小朋友心急欠耐性 爸媽必學4招讓子女學會「等待」!

小朋友功課引用「綿羊送毛衣給媽媽」作例子教「孝道」內容嚇親網民:可唔可以唔好咁恐怖?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