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3

1.3K

理想的聆聽

今年開始為公務員團隊提供情緒健康的培訓,在課堂內我們討論到,當遇到情緒低落時,找好友傾訴一下,實在是一個很理想的疏導情緒方法。

當有朋友找你傾訴的時候,可以如何當一個好的聆聽者呢?(同樣地,當你有需要找他人傾訴時,也要認清楚誰是好的聆聽者,否則可能越傾越低落!)

三不策略
第一「不」,是不「嘲諷」。我們的文化中,有時會以嘲諷來表達、甚至掩飾自己的情緒。我記得高中時有一位同學向我傾訴,說她很想當護士,我當時的反應是「吓!你做護士?會唔會整死人㗎!」這樣的嘲笑,並不能讓人舒服。(還記得她當時的反應「I need your support」,令我很愧疚,時至今日,仍然記得很清楚!)

第二「不」,是不「否定」。我們可能會否定對方的情緒或行為。「唔駛唔開心」、「你睇下邊個邊個啦,佢仲慘,人哋都咁正面!」這些否定對方情緒的說話,可能你也會說過。又或者,「一早話咗你㗎啦!」、「你就係成日都唔出聲先畀人蝦!」這些否定對方行為的說話,可能會令傾訴者覺得是自己錯而導致這個結果,於是情緒更見低落。「Blame the victim」是同一種錯誤。

第三「不」,就是不「建議」。當對方一邊傾訴,我們就可能忍不住的一邊教路!「嗱!下次咁樣應你老細!」、「你要同佢講咁咁咁」。當然,我們要分清楚,對方是想尋求意見,還是想單純的傾訴。如果你認為朋友被情緒困擾,就應該先處理情緒的部份(有情緒還能理性地處理問題嗎?)。其實,當你一邊建議,其實某程度上也是在否定他之前的做法,有點「咎由自取」的感覺,你說怎麼不會「越傾越低落」呢!

說了這麼多「不應該」,那我們應該怎樣跟朋友傾心事,才可以為朋友抒導情緒呢?簡單的說,有兩要

第一「要」,是要有「同行感」,讓朋友感到你會在他的身邊支持他,這就很足夠了。專心的聽、減少說話、看著他,合適的話也可以拍拍他的肩膊,甚至給他一個擁抱。

第二「要」,就是「反映情緒」,當你在聽的時候,用心去感受對方的情緒,然後在適當時候就對他說出來,例如「我聽得出你當時一定感到好委屈」、「我感受到你呢一份嘅無奈」等等,讓對方知道你也能感受到他的情感,他並不孤單。

有情緒的時候,除了找朋友傾訴之外,其實也可以找寵物傾訴、致電輔導熱線、寫日記、甚至像電視劇一樣,找個樹洞同樣有效。總之,有事要說出來,不要收在心裡面,情緒就會好過來。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跟住小編做媽咪】蔡天鳳案易引起孩子不安 爸媽討論應適可而止!

【情緒健康】6個心靈練習 助家長照顧情緒

【情緒健康】家長未確診先焦慮煩躁 孩子失安全感 6個防疫抗壓方法

【親子急急問】父母全力照顧小朋友忽略自己 專家:勿將責任攬上身!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