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o(樂高)歷史超過八十年,在玩具界地位舉足輕重,大人小朋友都為它著迷。還記得讀小學時,我叔叔陪我砌了一晚通宵,是一個大堡疊,興奮到不得了,開心足幾日幾夜!
我的Lego未有保留傳給我兒子(有點可惜),但他們都有「繼承」我的興趣,同樣熱愛Lego,大兒子更可對著它一整天呢!Lego好玩之處除了可讓小朋友天馬行空地創作外,更可把它融入科學學習中。
Lego + Science = Fun!
彈射器 (或投石器)
彈射器是應用了多個物理學的概念,如牛頓運動定律、槓桿原理等。我先為兒子砌好一個,然後放上乒乓球,待他彈射及研究完一番,要求他自己改良至射得更遠。他還小,不明白甚麽「力點」與「支點」的關係,但何種角度會射得遠射得高他都略懂一點。
Lego化石
這個活動在夏天玩最適合不過。把Lego人預先放到雪櫃結冰,讓小朋友學做一個考古學家,想辨法把Lego人完整無缺的「掘」出來。兒子先建議用鎚仔,然後説要浸水,後來想到灑鹽。小朋友創意無限,適當的引導及鼓勵,説不定他們將來真的當上科學家!
哪個Lego人先出現?
把不同質地/厚薄的紙(卡紙,A4紙等)裁成方形,如左圖般逐一把四角摺起包著Lego人(最好是可完全把Lego人遮敝著),並同一時間把所有摺好的紙放到水上。事前先要小朋友猜最快會見到哪一個Lego人。紙張吸水後會澎漲,四角打開,Lego人便出現。不同紙質吸水力不同,打開的速度便有快慢之別。
氣球推動車
這個原理很簡單,就是用一個在放氣的氣球推動Lego車。小朋友可嘗試設計幾個車款,然後來一場比賽,看看誰的最快。
水和油、浮和沉
用具包括:杯、油、水、Lego、乒乓球及錢幣
先在杯中加水,然後慢慢加入油。把三樣小物品逐一放入杯中,讓小朋友觀察一下哪一件浮哪一件沉。油和水有不同的密度,密度高的沉(水),密度低的浮(油)。而那三種物件亦擁有不同的密度:乒乓球密度最低,所以同時浮於水和油;Lego浮於水但沉於油;而最高密度的錢幣就沉於最低。
傾斜度與距離
用Lego築起幾個不同角度的斜台,把車從斜台頂滑下,記錄每一角度的停車距離。寫下了兩三次記錄後,兒子已經能給我一個總結:「越斜越遠」。但他沒有因此而失去興趣,還越玩越興奮、越玩越斜,最後把斜台九十度直放……uh oh!
用錫紙造船
有一次大兒子問我為何船那麽重仍會浮?這個實驗應該可以解開他的疑團:跟他一起用錫紙造一隻船。可以載最多Lego能瓢浮最耐的船會是甚麽形狀的呢?
一如所料,大兒子瘋狂地愛上這些科學玩意,幾乎每天都要求我再玩。小兒子還未懂,只會模仿哥哥,但仍然樂在其中。
聖誕將至,我會努力搜羅一下有關這個節日的玩意及手工,跟我家兩位寶貝及你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