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6

3.3K

我的七個小老師


為人母前,以為當媽媽就是養育和教導下一代,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陪伴他們成長;直至有了自己的兒女,才明白原來母親的角色其實是不斷改變,只能一邊做,一邊學,而且媽媽有時只是個學生,孩子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小老師。

 

十多年的助養旅程

身為七個孩子的媽媽,我算是非常有福氣。七個孩子之中,三個是親生的,四個是從十多年前開始助養的。我的四個助養女兒分別住在蒙古、緬甸、非洲的塞拉利昂和萊索托,現在,她們都長大成人,已經是亭亭玉立的少女。

 

當年開始助養兒童,是因為看到宣明會的中國內地貧窮兒童特輯,了解到兒童缺乏教育,生活環境欠佳,於是希望藉著助養,送上一點關懷。後來,由於內地經濟日益進步,而我知道在世界其他角落,仍然有很多孩子需要幫助。所以,轉為助養其他國家的孩子。

 

與其說我有餘力幫助人,不如說我選擇了一套適合自己的消費模式。助養孩子教曉我,原來財富可以用得更有意義,惠及更多人。以前我亂花的錢,足夠我助養小朋友,讓他們得到食物和教育之餘,亦為我帶來無限的滿足感。用得其所,改變一向追求物質的生活,是我從助養孩子身上學到的。

 

母女重聚

去年,我有機會到蒙古探望其中一個助養女兒。一直以來,我只能靠寫信和寄小禮物關心她,但當我與她會面,看見她和她的家人、她所住的社區,一切才變得立體和真實,而我亦更明白她的需要和所面對的挑戰。

助養多年,去年終於有機會探望蒙古的助養女兒。

 

旅程中還有段小插曲,本來我帶了一個小背包要送給助養女兒的哥哥,怎料他早已長大成人,有自己的家室和孩子呢!不知是健忘,還是母親的心腸,當媽的總以為孩子還小!

 

蒙古之行提醒我,當我再次回到熟悉的環境,投入日常的生活,不要再作物質的奴隸。同時,我也要教育子女不要做一個自私的人,要多關心別人的需要。我的三個孩子現在分別四歲、五歲和九歲,可能還未能明白助養是怎麼一回事,但平時我會通過講故事,跟他們分享到蒙古探訪的點滴,來鼓勵他們認識世界,不要只顧自己。

 

互作榜樣 學習以言以行

有很多道理,說出來容易,實踐起來難;要說服其他人跟著自己做更是難上加難。當然我常常告訴我的孩子:要懂感恩、珍惜和知足,不要貪圖物質生活,買東西最重要是實用。

 

我希望孩子做個誠實、不貪心,樂於分享和施予的人,但這又豈是易事呢?當我看見自己的女兒比我更關懷別人,更主動捐款,更不計較,我會提醒自己要繼續學習做個有愛心的人,以行動去感染家人,教育孩子。

 

世界的確很大,若不是有四個在世界不同角落的孩子,可能我對世界的認識還停留於自己的框框裡。這一代很幸福,有更多機會和資源走出去探索世界,但我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為一個既能看見,亦樂意幫助別人的世界公民。

 

文、圖: Winnie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培養同理心】教子女與自閉症同學相處的5個方法

【教養就如放風箏】黎瑞恩拒讓子女於溫室中成長

【明星專訪】何嘉莉迎第三胎 四位星媽聚頭:媽媽不是超人

【星訪】嚴父陳國峰拒報名校催谷兒子:學做人更重要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