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K

如何樂觀面對所有事情

如何樂觀面對所有事情

當挑戰出現時,人很容易會屈服於負面思想中。不過,記著看看好的一面,樂觀的思想有助心理和生理健康。

樂觀的人傾向期待事情會出現最好的結果。研究指,看成 "一杯半滿的水",對健康、工作和愛情生活都有幫助。樂觀可以減少死亡率和癌病風險,對心血管健康和免疫系統有幫助。樂觀的長者在出現失能情況後,也一般會復原得比悲觀的人更快。

心理學家認為,樂觀的人會更健康,是因為在面對失敗或失望時,他們應付得比較好。而且,緊張和壓力對他們影響也較輕微。

不過,要令自己有樂觀的思想,說絕對比做容易得多。

有心理學家說樂觀可以學習的,但也有專家認為樂觀是天生的性格。還有其他因素可以影響,如社會和經濟狀況,及文化背景等。有研究發現,悲觀和低經濟地位有著關連,雖然還未能確定是經濟問題導致悲觀情緒,抑或悲觀想法引致經濟地位低。

專家也發現,西方文化比東方樂觀,原因可能是西方人較集中於自我提升,會正面去看待自己。

要留意的是,太樂觀也非好事,事事都預期會有最好結果,可能會導致期望落空。有專家提出 "防禦性悲觀" ("defensive pessimism") 的想法,意思是要期望最好的,但同時也要有最壞的打算 ("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可以幫助面對困境,但同時也會減輕焦慮。

以下是一些小貼士,令你開始把事情看成 "一杯半滿的水":
找好事
就算情況實在不妙,都可以找到一些好事。一開始的時候,也許不容易看出,不過再嘗試一下,總會找到好事的。例如:雖然迷了路,但眼前的風景很美。

寫下好事
臨睡前,把當天發生的好事記錄低,好像完成了什麼工作等。養成這樣的習慣,可以令你更容易去感激生命中的好事。

改變說法
有時候,並非情況去決定我們心情的好與壞,而是取決於我們如何去表達。例如:考試問題雖然很深奧,但大家都盡了全力,這樣聽起來會比較令人開心一點。

別比較
跟別人比較,會令我們變得羨慕人家,他們有自己所沒有的。多去想想,自己所擁有的,其實也有不少好事。

爭取控制
科學上證實,人在自己可以控制的情況下,會感覺比較樂觀。因此,多爭取可以控制的機會,例如:想身體健康,就多做運動和注意飲食,這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

微笑
有研究找來受訪者,把筆放在嘴上(以用上微笑肌肉),再看卡通片,會覺得比較有趣。因此,微笑不只可以傳染他人,實際上也可以令情況感覺更好。

平衡
生命總有不如理想的時候,所以不用擔心未能經常為自己帶來正面思想。有時候,現實一些都很重要,可以控制焦慮,也可以提升生產力。

Source: How to Be Optimistic About Everything


相關文章

【好物推薦】媽媽快速出門必備 全新Dyson Airstrait™二合一吹風直髮器 吹乾、拉直頭髮一步到位!

2024 BB展優惠直擊!會場至抵優惠 小編不斷回購的育兒好物

濕度急升!屋企「濕嗒嗒」牆身易發霉 衣服晾不乾 家庭必備特大容量抽濕機!

【2023聖誕好去處】15+親子聖誕必去市集、攤位、燈飾、商場打卡熱點 不斷更新!|食玩買|優惠|親子活動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