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腸病毒疫情個案持續升溫,本港的流感和病毒感染個案亦同樣有上升情況,家長都表示擔心。有台灣營養師提醒,爸爸媽媽日常應多注意環境清潔,平日亦應攝取蛋白質、好的油脂、礦物質等,可提升免疫力,助身體恢復。
更多文章:【母乳辛酸】新手媽媽狂塞奶 打退奶針遭奶奶掌摑反被老公怪責
營養師彭逸珊在Facebook專頁「愛健康營養師珊珊」上發文,提到腸病毒又稱手口足病,特徵是在手腳和口腔出現小水泡,口腔中小水泡特別不舒服,更會導致進食的意願降低,可是如果營養不足、熱量不夠,身體沒有能源跟病毒打仗,後來修復組織的恢復期將會拉長,對小朋友及爸媽都是一大煎熬。
萬一小朋友確是不幸患病該怎麼辦?營養師彭逸珊提出以下5個貼士,讓大家防患於未然,中招亦能快速康復。
注意飲食溫度
腸病毒可能會使口腔出現小水泡,食物溫度降低可以減少刺激,也能讓小朋友吃的舒服、更願意進食
攝取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修補各建構身體組織最基礎的原料,在恢復過程中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營養
補充好油脂
提供能量、omega-3脂肪酸也對免疫有幫助,爸媽可以選擇為小朋友補充深海魚類或無調味堅果
加分礦物質鋅、硒、銅等
礦物質與傷口修復、抗氧化功能有關,記得要均衡飲食,通常也不太會缺乏各種礦物質營養素
注意環境清潔
營養師彭逸珊提到,酒精是無法100%殺滅腸病毒的!家長平日必須要使用漂白水擦拭環境、物品才有殺滅病菌效果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曾在電台節目上表示,過往3年因新冠疫情人人都要佩戴口罩,令流感推遲至近期才爆發,而且長者和小朋友因過往未有受感染而沒有抗體,除甲型流感外,副流感、腸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個案亦有增加。兒童染病後病情相對更嚴重,以往一般留醫3至4日,至現時個別個案要留院6至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