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牙科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人會養成每年一次定期洗牙的良好衛生習慣。但是實際上還有很多病人有一個誤解,以為每年完成洗牙就可以令牙齒重新變得乾淨,取代每日正確刷牙的必要。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誤解。
完成洗牙後,牙肉會減少紅腫及流血,但這不代表你可以忽略日常護理的重要性。洗牙只是對牙齒進行表面的基本清潔,如果不重視日常清潔而僅僅倚賴每年定期洗牙很多時候仍會令牙肉受到感染,患上牙周病。所以,維持口腔清潔對於牙肉的康復非常重要,要靠病人自律和恆久堅持才能令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根據多年的臨床觀察,以下是洗牙後病人通常會問的問題。
1. 為什麼洗牙後反而會感到牙肉不適或疼痛?
洗牙後的幾天內,患者可能會感到口腔輕微不適及有牙齦出血,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清除掉牙齒的污跡、牙石及食物殘餘物之後,一直熟悉的口腔環境有所改變,患者初期可能會感到不習慣。
但是,只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口腔不適及牙齦出血現象就會逐漸消失,牙齦亦會慢慢回復健康。
2. 為什麼洗牙後反而會出現牙齒敏感或令牙縫變大?
洗牙會將牙結石清除,牙根外露的範圍擴大,太冷或太熱及刺激性的食物有機會令牙齒變得敏感。同時,通過洗牙清潔好牙齒及牙肉後,原本受感染的牙肉會消腫,因此牙縫會變得明顯。
但是,敏感狀況是短期的,大約2、3天就會緩解,這時除了避免進食太酸、太冷的剌激性食物外,還可考慮使用去敏感牙膏減緩牙齒敏感。如果敏感症狀嚴重或未能舒緩,可能需要到診所由牙醫檢查及使用專業去敏劑。
3. 洗牙後還可怎樣維持口腔衛生?
牙醫或牙齒衞生員為病人洗牙後,會提醒病人哪個位置清潔得不足夠,並教導病人運用正確的技巧刷牙、用牙線、牙縫刷等口腔護理用品,去保持口腔清潔。有需要時病人可使用抗菌漱口水或暖鹽水漱口,但一般不應使用超過2星期。
如有任何問題,請諮詢你信任的家庭牙醫。
提提你 - 你有權按自身需要選擇不同的牙科醫生,建議你參閱已上載於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的官方網頁上的註冊牙醫名單作出最符合你個人需要的選擇。以上內容旨在向你簡單介紹相關牙科程序的性質及影響,讓你在選擇牙醫及相關治療方法的時候能夠作出知情的決定。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關鍵是你必須對不同治療方法及程序有基本認識及了解相關風險。同時,以上內容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為你的健康著想,請向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