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0

2.9K

【產後百科】產後沖涼小心傷口!這樣清潔保證萬無一失!

自然分娩和剖腹分娩的傷口位置不同,但坐月子時的傷口護理同樣要小心。自然分娩的傷口要經常清潔,保持乾爽;剖腹分娩的傷口則要避免沾水,否則有可能發炎。

產婦分娩後心情如釋重負,身體各器官開始恢復至懷孕前的狀態,產褥期(坐月)的護理實不容忽視。自然分娩和剖腹分娩的傷口護理亦有所不同。

更多文章:【孕媽媽餐單必選食材】 十大有益孕婦的植物性食物

自然分娩:如廁後沖洗會陰

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嬰兒出生時因擠壓力量過大使會陰撕裂,造成不規則傷口,所以會陰會先被剪開,生產後再縫合,並留有會陰傷口。一般而言,產婦可以自行護理傷口,在每次大小便後需以清水沖洗,沐浴以淋浴為佳,並不鼓勵浸浴。

清洗會陰時可用花灑從前面陰部開始往後清潔至肛門位置。有痔瘡或傷口腫脹的產婦可以在清洗會陰後坐暖鹽水浴約10至15分鐘,然後沖水印乾。

每次如廁後都要清潔傷口和更換衛生巾,經常保持陰部清潔乾爽,預防傷口發炎。若感到紅、熱、脹、痛、分泌物不正常而持續不適時,需要找醫生治療。

傷口癒合過程中會有痕癢感覺。如果會陰傷口没有發炎,傷口四至五天便會癒合,七日後便不會疼痛。

更多文章:春季幼兒常見三大疾病

一個月左右會陰的形狀會恢復,痕癢感覺也會消失。有時會陰傷口會長出肉芽,個別產婦或因皮膚敏感而引起角質皮膚增生,又可能對自動溶化的軟線排斥,便會產生肉芽。容易敏感的產婦,要避免進食致敏食物,一般產婦亦應避免刺激性食物。

剖腹分娩:腹部傷口勿沾水

剖腹生產的產婦腹部的傷口會以紗布覆蓋,應避免傷口沾水發炎。淋浴時要以防水膠布覆蓋,並以淋浴為佳,避免浸浴。若留院時傷口沾濕了,需要告知醫護人員代為消毒及更換紗布。若已拆線及回家,可用70%火酒消毒,再蓋上紗布。此外,也要注意傷口有否紅、熱、痛、脹或出現不正常分泌物。若傷口有疼痛不適、異常出血、滲液,需要找醫護人員協助。

小貼士:不論是自然分娩抑或剖腹分娩,洗澡時最好使用花灑,避免浸浴。

由慈慧幼苗親子學堂 醫護團隊 提供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母愛偉大】日本媽媽懷孕36周驚揭患舌癌 改變生產計劃保胎兒

【真人實證】產後現「假肚腩」點修身?紮肚10日腰圍減6cm!配合產後瑜伽更加事半功倍

【難產】女嬰肩膀卡住36小時生不出導致中風兼腦癱 39歲難產媽患創傷後遺症

【緊急分娩】車廂變「臨時產房」3醫護旅客緊急接生 早產女嬰順利出世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