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4

15.1K

孕婦除疣的最好時機

疣是常見的皮膚感染症狀,可分為扁平疣、尋常疣、足底疣及生殖器疣四大類。它們是由於接觸到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致,病毒會經皮膚微細破損位置入侵,繼而感染表皮細胞,形成表面的顆粒狀物。至今已發現的HPV病毒超過二百種,而不同的HPV病毒可引致不同的疣,如HPV 1, 2, 4 等可引致尋常疣,HPV 3 或10 則可引致扁平疣。本文會集中討論尋常疣以及扁平疣的處理方法。

很多媽媽既擔心會將疣傳染給初生子女,同時又不敢於懷孕期間接受治療,其實這想法不無道理。孕媽媽的免疫系統一般比平常人弱,所以不難察覺懷孕時皮膚上出現顆粒狀物的機會較高。然而,雖然疣是透過接觸傳染,而媽媽們亦很怕會傳染給初生子女,但其實大多數的疣都沒有太大症狀,所以媽媽們亦沒有急切需要作即時處理。

1) 初生子女從媽媽身上感染疣的機會

有研究發現約5-30% 的小孩及年青人會感染疣。由於疣是透過人與人之間及環境的接觸而感染到之HPV病毒,所以避免子女感染疣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 避免寶寶直接接觸疣。
> 如身體上已經有疣,就不要胡亂抓它,因為若疣的表皮有破損便可能會傳播病毒。
> 避免與家人共用清潔用品,如指甲鉗及毛巾等,以免接觸到自己身上的疣。

2) 子女感染後需要及時治療嗎?

感染疣後,在數月到數年後是有機會自己痊癒的。尤其小孩,通常在數個月內便開始自己痊癒,在一年內約可減少一半,兩年內減少三分之二。但成人自己痊癒的機會則低很多,疣可在身上存在超過十年。如發現疣並未自癒、感到不適或影響外觀等,便需要接受治療。

3) 在懷孕期間接受疣治療的安全性

疣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有冷凍治療、塗抹藥物治療以及激光治療等。這些治療方法的過程可能會引起一些痛楚或涉及使用一些化學物品,有可能會引起孕婦不適又或者影響胎兒,所以並不建議懷孕中的婦女急着去處理疣的問題。

孕媽媽在懷孕期間因受賀爾蒙影響,身體的色素沉澱會增加,而治療的方法少不免有色素沉澱的風險,如媽媽們想接受疣的治療,建議在產後數個月才開始。另外,有些藥物有機會隨母乳分泌出來,母乳媽媽更要多加留意。

總括來說,由於孕婦的免疫系統比平常人弱,所以很多時候都會受到疣的困擾。雖然疣會透過接觸傳染,但通常沒有太大症狀,孕媽媽不必過份擔心,只要做好預防措施,便可以減低BB受感染的機會。如要接受治療就務必等生產之後數個月才再作考慮吧。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產後情緒】奶奶主動餵夜奶 媽媽感煩厭:搶走我兒子?

【產後媽媽必看】坐月唔可以沖涼洗頭?坐月迷思大揭秘 內文附坐月5大注意事項

【跟住小編做媽咪】產後修身!直擊小編減重15磅心路歷程 在職媽媽都減到肥?

【婦女健康】什麼是朱古力瘤?一文睇清8大常見症狀!做手術會影響懷孕?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