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7

4.5K

【親子急急問】子女失心愛物品後飲泣 心理學家教兩步安撫情緒

面對子女失落情緒時,父母總會以成人較理性的角度來看待事情,才加以安慰。然而,這一個步驟或會令小朋友漸漸不再發表自己的情緒,皆因說出來也沒有用。心理學家提醒,與其他人不論是成人還是小朋友溝通時,黃金法則是應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否則只會令小朋友在一次又一次失落之中,學會收起情緒。

更多文章:【親子急急問】復課無期家長小孩困獸鬥 醫生:有時要Time-out!

早前一位家長在討論區上發文,指快將10歲的女兒上完補習班後一直悶悶不樂,步出補習社後隨即飲泣,指自己去洗手間時,被同學偷走其中兩件文具,但又無證據。媽媽則認為只是小事,故告訴女兒「買過啦」,又形容女兒細膽,希望她能堅強些,不要再為小事而大哭。然而,網民則認為事件在媽媽心目中雖然只是小事,但在女兒心目中卻是件大事,只因其極珍重的文具被偷走,既傷心又不忿氣,家長應好好開解和安慰女兒。

相關討論:小朋友畀人偷文具…

心理學家吳芷嫣 Natalie指出,家長應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她以家長遺失戒指作比喻,若然丈夫僅僅回覆指「買過啦」,自己想必亦不會好受。她解釋,事情不僅是在於會否能得到一樣的東西,而是該物件對你背後的意義,與及你所經歷的情緒是甚麼。因此,家長在面對小朋友失落的情緒時應要有同理心,先作出安慰,及後才處理事件的部分。

事件中的家長正正就是忽視了小朋友內在情緒的示範,久而久之令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發現說情緒也沒用,變得不再習慣表達情緒。Natalie提醒,家長如果能夠正確引導小朋友表達情緒,會對小朋友日後情緒發展有幫助。

Baby Kingdom 全新環節:「親子急急問」每個星期都會請來專家,解答爸媽最切身的疑難!


相關文章

【幼兒情緒】小朋友放學後總是鬧情緒?心理學家建議4個方法幫孩子改善!

【1-5歲教養】教導孩子「分享」,爸媽要知道的「分齡」法則!

【教育方程式】父母切忌5種行為 傷害子女弱小心靈!

【教育方程式】幼兒成日大發脾氣 父母必學5招保冷靜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