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7

4.8K

小朋友太愛玩手機?不如試試這方法!

 




在街上,現時不難發現每個小朋友手上都拿住一部智能電子產品,而且情況愈趨「年輕化」,連坐在嬰兒車上的幼兒都懂得玩平板電腦。

 

小朋友沒耐性,外出時覺得悶便扭計,要求玩電子產品,但若父母拒絕,他們便進一步大吵大鬧,有時大人貪方便,懶得處理,便給子女玩手機。其實,這無疑給了小朋友一個錯覺,以為自己只要在街上扭計,就能得到想要的事──玩手機(Reinforcement)。這過程在心理學上稱為操作性條件反射 (Operant conditioning ),如果一個行為一直能帶來同樣的結果,則會增強行為。

 

另外,玩手機長遠來說對小孩的個人發展並無益處。電子產品發光的屏幕不但對小朋友的視力有損害,且玩電子產品是單向的活動,小朋友只是對着埋頭苦幹,忽視身邊的事物,也欠缺與他人的溝通。

 

家長不防試試以下一些小方法以取代電子產品,解決小朋友外出扭計的難題:

 

.讓小孩選擇自己喜歡的筆記本,外出時帶備紙筆,鼓勵小孩多畫多寫。

 

.帶備益智故事書,並在一旁講解,增添趣味。

 

.以一問一答方式,與小孩討論身邊事物(如猜猜下一個車站),訓練專注力及記憶力。

 

.玩經典小遊戲(如猜謎語、摺紙)。

 

這些簡單的小方法、小遊戲不但是最有效的溝通方法,從中亦可訓練到小朋友多觀察多聽多講,有助他們更容易融入之後的學習環境。家長要注意一點,在玩遊戲前要先和小孩說明清楚,如在公眾場所要保持安靜,乖乖遵守規則才可玩遊戲。

 

學校著重小朋友聽、說、讀、講,從日常生活的小細節著手,並配合全方位的課程訓練,通過不同針對性主題(如記憶力及專注力培訓、解難速成法),為小孩提供健康的全人發展。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教育方程式】鬧之前諗一諗!父母緊記8大要訣 教訓前問清理由

【1-5歲教養】教導孩子「分享」,爸媽要知道的「分齡」法則!

【教育方程式】父母切忌5種行為 傷害子女弱小心靈!

【教育方程式】幼兒成日大發脾氣 父母必學5招保冷靜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