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香港流行「贏在起跑線」的說法,不少家長都擔心在下半年出生的小朋友,能力不及年頭出生的小朋友,報讀小學時競爭力較差,選擇延遲一年入讀幼稚園,或重讀一年K1,讓小朋友有多一年時間適應學校生活,成為「大B」,為K2和K3日漸增加的學術課程做好準備,以及希望小學面試時可以有更好的表現。其實大B升學是否一定佔有優勢?甚麼情況下才需要重讀K1?
討論區熱話:幫我諗下好唔好repeat K....
1. 小學適齡學分
考慮讓小朋友重讀幼稚園時,必須要計算小朋友在入讀小學時年齡。教育局規定所有小朋友要7歲前入讀(小學適齡的兒童定義為:九月開課時年滿5歲8個月至7歲),在計分制下適齡學分佔10分。對大部分小朋友而言,這10分是「基本分數」,如家長因「計錯數」令小朋友失去這10分,便會影響讀心儀的小學的機會。若家長有意以自行分配學位的方式報讀小學,就要留意計分問題。
2. 與同年小朋友的差異
曾有家長表示小朋友一般言語和行為表達能力正常,亦懂得唱字母歌和認得小量字母及數字,但在翻書頁、以指尖提取小物時,小手肌未能控制自如。其實入讀幼稚園時,細B有機會在語言能力、認知、思考能力、手眼協調方面,不及年頭出生的大B般有優勢,但入學後會經過老師的教育和訓練,細B與大B能力差異逐漸拉近,到低班和高班時,差異已經不大。家長可先與老師商量,得知清楚小朋友的上課情況後,才決定是否讀K1,還是到了K2或K3時再考慮。
3. 子女的特殊需要
每位小朋的性格都不同,若依賴性較強,對與家人分離感到強烈焦慮、有專注力、學習遲緩等問題的細B,則可考慮重讀做超大B。若小朋友長期未能適應學校環境,會對家人以外的陌生人,如老師、同學、校工等有莫名恐懼,從而抗拒到校上課。另外,若小朋友分離的情緒表現非常強烈,回校後擔心不被父母接回家,便不能投入並享受學校生活,影響學習及情緒。如此就需要考慮是否重讀K1,甚至暫時退學,待下一個學年才再次入讀。
4. 留班對自信心的影響
雖然小朋友年紀小,但同樣會出現情緒問題。若小朋友重讀K1,上學時見到以前同班的同學都去了另一個課室上課,而自己卻留在同一個班房,有機會引致小朋友自信心受挫。由於學校課程都是按年齡設計,如重讀生跟去年一樣上同樣的課程,小朋友或會對課堂失去新鮮感,減低學習動機。
總括而言,如果留級一年可增加小朋友的基礎適應能力,則可以考慮;但若只為成為大B,希望可在同屆同學中成績突圍而出,便要留意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之餘,有機會令小朋友情緒低落,或者其他反效果,家長須三思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