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8

4.9K

放過孩子

william_0518

不少父母都會暗自比較,心中有個疑問:究竟是我的孩子特別「曳」嗎?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都有期望和要求。曾經試過在一些朋友聚會中,部份父母分享自己的教養歷程,當中發現大家總是對自己的孩子諸多不滿。不是個子不夠高,就一定是經常不聽使喚,又或者學習散漫,更可能是力有不逮。總之,就是自己的孩子總有缺點,或是隔離飯香,心中覺得別人的孩子好教一點。

 

中國人總是要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邪惡化身,讚不得。有人會說自己的孩子是小魔怪或是乞兒仔/女,還有曾目睹不少父母,在孩子面前數說他們的不是;都只因為在我們中國傳統禮數中,有一樣名作「謙虛」的「美德」,父母為了避免過份讚美和討好孩子,省卻不少美言,久而久之,別人眼中的乖孩子,便成了了父母們口中的壞小孩。結果,想必事與願違。

 

其後,在訂定家規或教條時,我們要能否分清那些是必須,那些又只是道德底線。舉個例,中國人有一句「入屋叫人」,我們有時會著緊孩子會否自動向人打招呼。從禮節的角度,不說有不對,但不對不等於是錯,無需即時指罵孩子。

 

除非孩子傷害了別人,但他們非但只沒有講聲對不起,還表現得沒有悔意,那時候才是真正需要教曉他們何謂「需要做」的事。

 

當中分別,在於急切性。有些事情,可慢慢教,留待日後有機會,一時三刻的著急,反會讓孩子不知所措起來。

 

既然沒有即時的負面影響,就待稍後再跟他們來教導。引用剛才例子,因為未有說「對不起」可以是很多原因,若是未學懂回應自己的過錯,父母的身教或者循循善誘都可讓他們學會。若然沒有悔意,即使勉強他說聲對不起,本質上,因為涉及價值觀和品格的教養的培育,需要從根本作出糾正和教育,就此父母就要正視問題了。

 

處理事情可按部就班。先警告,再教育,最後才命令。一切都要經過第一層而未見回應才推向下一層。不要跳班,要不然,孩子未感受到事件的嚴重性,只知父母凶惡和嚴厲,破壞親子關係之餘,未能做到教育下一代的成效。

 

「問題兒童」是父母界定了問題,或者有時只是小問題,父母要三思才後行。

 

Image courtesy of Gettyimage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教育方程式】鬧之前諗一諗!父母緊記8大要訣 教訓前問清理由

【幼兒情緒】小朋友放學後總是鬧情緒?心理學家建議4個方法幫孩子改善!

【開學準備】小朋友上學有分離焦慮?爸媽必看5大改善方法 !

【1-5歲教養】教導孩子「分享」,爸媽要知道的「分齡」法則!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