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從小訓練子女腦部發展竟然可以從雙腳入手?日本早於10多年前就開始推行「赤足教育」,鼓勵幼兒赤腳走路玩耍,有助他們身心發展得更好。近年在日本也越來越流行,更有當地幼稚園把「赤足教育」納入為正式的課程,家長們紛紛對此表示贊成。
更多文章:男童地鐵呼喝嫲嫲讓座:「你快起身!」父母必學3招令刁蠻孩子有禮乖巧!
更多文章:【親子教養】讚揚孩子的四大竅門
很多日本學校都會為孩子設置理想的赤足環境及設施,例如校方特地把幼兒園內原來的水泥路面挖開,換上細沙,打造一個人造小沙灘,方便孩子們赤腳玩耍;另外每隔一段時間,亦會組織一次赤足運動,讓孩子赤腳在草地或者斜坡上活動。校方更進行了一系列的跟進研究,發現自從學童開始進行赤足訓練後,幼兒園內80%以上的學童體質都有明顯的正向改善,在食量、身高、及體重都比訓練前有更快的增長。因此在日本不時會見到家長帶着孩子赤足走在沙灘、草地上盡情玩耍。
更多文章:【教養心得】全球父母都在學 英國凱特王妃的5大育兒心得!
更多文章:【親子教養】爸媽必學6大管教孩子竅門
日本「赤足教育」能夠獲得一眾學校及家長支持,正因為它對幼兒發展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1.有利大腦發育
寶寶的腳掌面積雖然小,但卻隱藏著60多個穴位、70多個反射區,對應身體的各個器官,特別是觸覺神經,因此腳掌亦常被譽為「第二個心臟」。當小孩赤腳走在不同材質的地面上,透過腳底會獲得感知,繼而把接收到的訊息傳給大腦,讓他獲知周圍情況。
另外隔著腳底緊貼地面,小孩更能直接感到地面的温度、濕度、傾斜度及滑度等,還有腳底觸碰到凹凸的觸感會有輕微的痛楚,間接刺激大腦神經的活動,提高寶寶感覺靈敏度、增強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讓小孩更聰明。
反之,很多長輩會叮囑要讓寶寶穿好鞋襪,以免著涼,其實這樣是不好的!由於腳部太受保護,少有受到外界的觸感刺激,很容易導致「觸覺遲鈍」的問題。寶寶便有機會有「不願意換新鞋」、「下雨天嚷著要抱」、「害怕踩沙地、草地」等情況出現。
更多文章:【親子教養】爸媽必學6大管教孩子竅門
更多文章:男童地鐵呼喝嫲嫲讓座:「你快起身!」父母必學3招令刁蠻孩子有禮乖巧!
2.改善體質 增強身體協調性
一般鞋子和襪子都有防滑的作用,孩子會不知不覺間依賴了它們的功能性。相對赤腳的孩子一旦失去了鞋子的保護,直接用腳掌接觸凹凸不平的材質,他們需要運用不同的感官,靠自己找出重心才能夠保持身體平衡。
除此之免,當腳底密集的穴位及反射區受到多種刺激時,血液與淋巴的流通都會加強,除了可讓身體保持溫暖外,亦有助適時清除體內堆積的廢棄物,促進新陳代謝。
而當腳底受到觸感刺激時,神經末梢也會反饋給大腦,而其作出相應調控。若長期接受這種腦部刺激運動,寶寶的運動能力和反應速度都會有所提升,身體的協調性也會優於常人,發育得更加健全,減少患病的風險。
更多文章:【親子教養】讚揚孩子的四大竅門
更多文章:【親子教養】爸媽必學6大管教孩子竅門
3.有利足部發育
對幼兒來說,足部發育主要是靠足夠的運動,尤其是足弓的發育。家長如果過早讓子女穿鞋襪,寶寶沒法感知地面的溫度、濕度、質感等,會影響腳底末梢神經接收信息,大腦也就無法根據實際地面情況去判斷及調整落腳點、重心、發力點和平衡等。寶寶便只能倚靠用眼睛來觀察,久而久之養成低頭走路的習慣,更容易造成駝背。
而從小訓練赤足的小孩,走的每一步都要專心的抓住地面以作平衡,能有效地鍛煉足底肌肉和韌帶,促進足弓的形成。經過長時間的運動,有助他們養成標準的站姿和走姿,有效預防外內八字腳、扁平足、X型腿等。
在這裡亦要提醒父母,「赤足教育」並不是長期24小時讓年幼的寶寶光著腳走路,只要適時訓練就可以,另外要確保子女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家長可參考以下注意要點:
1.使用爬行墊
訓練寶寶時可在地面上鋪上爬行墊,墊子要軟硬適中、有基本的防滑作用,既不會太硬傷到孩子皮膚,又不會太軟不方便行走。
2.移走雜物及危險品
家長要先清理好家裡的雜物,不要有任何的尖銳物品和危險物品,尤其是在寶寶的身體可以接觸的範圍之內,千萬不要把電源插頭或較尖銳的硬物放在地面上。
3.自製腳底遊戲
家長可以利用家中的小材料自製赤足小遊戲,例如赤腳去踩踩軟綿綿的棉花、鬆軟的沙土、堅硬的硬幣、圓圓的皮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