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唔少年青人都會認為自己嘅錢唔多,沒有理財嘅必要,等到將來有多啲錢先至需要理財。同樣道理亦可能應用在子女的理財教育上,家長可能覺得小朋友根本冇用錢嘅機會,所以往往忽視自小學習理財嘅重要性。
要為學習理財提供切入點,學習金錢嘅價值遠比所管理金錢嘅多少嚟得重要,即使金額少至十元八塊,已經可以學習到量入為出,先儲蓄、後消費、再捐獻嘅概念。不妨鼓勵小朋友使用幾個樽仔,在收到金錢後將錢分配到標有唔同用途的樽仔,學習強迫儲蓄,嚴格按照樽仔所標示嘅用途用錢,若一個樽內嘅錢已經用光,就唔可以用其他樽嘅錢嚟改變用途。
用樽仔學習理財,方法雖然簡單,但影響可以好深遠,先儲蓄後消費嘅習慣必須由細培養,到長大後出來社會做事,自然習慣出糧後第一時間儲蓄為未來打算,然後先至分配到生活上各個消費項目。用錢的順序沒有拿捏好,恐怕日後變成月光族,甚至先使未來錢去滿足當下嘅消費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