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6

4.4K

親子理財的五字箴言:「知明喜行慣」

首先要說明,這『知明喜行慣』並不是我的發明,而是當年我從黃毅力先生的一個講座中學到的,而他也是從香港中文大學的陳志輝教授而得來的。

專欄內大部分的親子理財故事都是我個人的親身經歷。

其實在這專欄內,絕大部分的親子理財故事,是我個人的親身經歷,而這些小故事我也經常講給一些身邊求教於我的人。然而,每一次說完這些故事後,我便發現如果我的聽眾是讀得越多書,或者越叻的人,他們對這些小故事所帶出的教訓的接受能力是越低。通常他們的回應是:哦,這點我知/我明/聽過。而這些回應會使我覺得,其實他們即是聽不進耳。

越聰明的人對小故事背去的道理的接受能力越低。

每次當我聽到他們這些回應後,我都會好快問佢:既然你知,為甚麼你不行動?付諸實行?他們通常都會支吾以對,或者反駁:現在的情況已經與之前的情況不同了,而家樓市升了,息口又不同等等。即是說,他們聽完這些小故事後,他們只是想複製結果,但其實這些小故事的背後並非讓他們複製其結果,而是複製其策略,因為當你複製策略,自然有結果,有效果。

專欄中的小故事,是讓大家複製策略,而非複製結果。

很多時候,他們的「知」,其實「知」只是最顯淺的層面。真正由「知」,去到做「好」一個策略,是有五個層面的——知、明、喜、行和慣。

由「知」去到做「好」一個策略共有五個層面。

「知」,是最低層次的。「知」是指「認知」,即對一些事物由唔知,變到知。

「明」,是明白,即是代表你不但知道了這些道理,而是經過了重複的思考、考慮、消化,這些道理是否正確,又或者這些道理如何幫到自己等。

「喜」,即是開心的,意味自己是喜歡這些事情。即是說,當你「知道」了,「明白」了這個策略,你想通了後,你會覺得開心興奮的,覺得這些策略會給你很多回報,這樣你便自然會開心,還會越講越興奮,甚至想跟人分享。

「行」,即是你真的喜歡了後,你會立即開始你的行動。行動是令你整個學習策略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好多時候,往往要行動了才會發現好多問題是自己沒有預想過的,即是說行動的過程會令你反複回到「知」、「明」、「喜」的層面。故此,「行動」是相當重要。正如,沒有人看完書後會懂得駕駛、游水,往往是需要實際運用出來,才懂得駕駛、游水。

最後,是「慣」。即是說你已重複有關策略好多次,你已慣了,已經可以不用思前想後過多,然後直接做,做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行動是整個學習策略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

我希望,大家看完這文章後,你們可以去到的,不止是「知」、「明」,而是可以去到「喜」、「行」、「慣」,這樣你才可以實行那些策略,然後自然會得到你想要的效果、結果。

其實只要家長能實踐『知明喜行慣』,孩子自然會很容易的在你的行為上學習到,畢竟我們都不能『言教』,只能『身教』!

要家長能實踐『知明喜行慣』,才能為孩子以身作則。

作者的Facebook專頁 - www.facebook.com/joyousnomadism/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新年學理財】參加免費親子財商桌遊派對 贏走兩套原創桌遊

【從小學理財】培養新世代的數碼理財素養

【美國加息】2023年加息事件簿

【理財個案2023】投資美股港股想3年擁$100萬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