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6

632

愛沙尼亞的公共交通

傳統智慧指出,免費的公共交通服務會造成交通擠塞,政府財政崩潰,巴士停駛,地鐵故障,但愛沙尼亞的免費公共交通計劃顛覆了這個傳統智慧。

試想像,巴士準時到達,地鐵車廂寬敞,乘客通常可以坐下來而不是站立。 在許多城市,做到這點已經是非常了不起。 但在塔林(Tallinn),當地人除了享受以上種種優點,他們更加不需要買票。在2013年,塔林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居民提供免費公共交通的首都。愛沙尼亞的其他地區一直在仿效,去年成為全球第一個擁有免費公共交通網絡的國家,15個縣當中有11個縣免費提供公共交通工具。

2008年金融危機嚴重打擊愛沙尼亞經濟,政府需要推行嚴厲的緊縮措施,公共部門工人需要減薪百分之十。雖然政府津貼了百分之七十的公共交通費用,但對於貧窮居民來說,交通費仍然過高。另一方面,愛沙尼亞的交通擠塞問題十分嚴重。自1991年獨立以來,汽車擁有率翻了一番,但道路設備沒有太大改善,導致交通時間大幅增加。

在2013年,塔林市政府提出了向全民提供免費交通運輸網絡的想法。當時反對者認為這個想法太過民粹主義,並且政府沒有可能負擔有關費用。批評者預測,交通系統將變得過度擁擠和資金不足,最終只會失敗收場。最後市政府尋求公民投票通過這個建議。

令人驚訝的是,儘管這個計劃造成財務損失達到1200萬歐元,但塔林的人口增長,包括遊客和非塔林居民,他們仍然需要購買門票,導致當地稅收增加。同時公共交通卻沒有崩潰,而是有所改善。塔林的公共交通使用量增加了10%,而市中心的汽車數量減少了10%,這意味交通擠塞情況改善。

其他國家正在關注愛沙尼亞的成功經歷。法國、瑞典、波蘭、意大利及德國都對塔林的免費交通網絡計劃感興趣,分別推出免費交通服務計劃。例如,盧森堡將於2020年推出全國免費公共交通工具。英格蘭政府向領取養老金人士提供免費交通服務。威爾士推出周末免費旅行,以促進旅遊業。

儘管有證據顯示免費公共交通服務有助減少人們開車的動機,但政府需要推出更多措施改善交通擠塞問題。塔林市政府一方面提高停車費,現在路邊停車的收費為每小時6歐元。另一方面,它減少汽車可以使用的空間,一些停車位和車道已改為公共交通工具的專用通道。

看到愛沙尼亞的經驗,作為香港人,可會是百般滋味在心頭!交通費不斷上升,巴士座位減少,地鐵事故增加。可能,外國的月亮真的特別圓麗。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