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股票的PE愈低就代表愈好?
大家在投資一只股票時,或多或少都會看一看這只股票的PE值,投資人潛意識中都可能會覺得PE數值愈低就代表企業愈「抵買」,或者覺得買入低PE值的股票就代表愈「安全」,但其實又是否低PE值就代表了一家企業的股票就愈「抵買」和愈「安全」呢?我的答案是:「當然不是啦。」如果真的是這麼簡單,我們所有投資人全走去買低PE值的股票就可以發達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拿內銀股作一個簡單的講解,在下表中可見,工商銀行的PE在四間內銀中是最低的,只有5.7,PE相對其他內銀或其他行業的股票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極低的水平(當然看內銀股不能單用PE去衝量它的價值,而用PB去看會更合理一點,由於篇幅有限,今次在這裡先不多作討論)。單看圖,看PE去投資,工銀PE最低,選它就代表愈好嗎,答案當然不是了。如果真是這麼簡單,人人投資都可以發達了,事實當然不是這麼簡單。
股票 | 7-7-2017收市價 | PE值 | PB | 息率 |
建行 | $5.93 | 5.8 | 0.85 | 5.21% |
工行 | $4.88 | 5.7 | 0.79 | 5.34% |
中行 | $3.61 | 6.02 | 0.68 | 5.17% |
招行 | $23.05 | 8.43 | 1.3 | 3.57% |
事實可能剛剛相反,PE值愈低可能就正正就反映了一家企業的「投資價值」可能就愈低,因為低PE值代表了股價較低,而同時每股的盈利都不高,這就可能代表了企業的「賺錢能力」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不受到投資者的喜愛和市場的關注,所以,投資人絕對不能單單認為低PE值就代表股票「愈抵買」和「愈安全」,因為這是極危險的簡單想法,這可能令投資者跌入了「價值陷於」而不自知。
大家要知道四大國家有銀行每年的盈利增長大多都只有約1-2%左右,而招行在2017年首季的盈利增長去到8.9%,因此投資人見到招行的「未來盈利能力」仍然不俗,因此願意買入更多,股價因此升高了,PE值都要比四大國有銀行更高。因此,如果投資人仍簡單地認為「A企業的PE比B企業低,就代表A是更好的企業」的話,這就是跌入了很大的投資誤區和把投資看得太簡單了。
(二) PE愈高就代表風險愈高?
另一個常見運用PE選股的一個迷思就是:「愈高PE的股票愈危險,所以我永遠不會買。」其實這亦是把PE的作用看得過大。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今天騰訊(0700)的股價去到269元,PE是55倍,如果單單認為「那就代表如果今天投資騰訊,就要55年才可以回本。」這個想法亦是太簡單地看PE值的作用了。騰訊(0700)是一家巨企,以它的體積本來應該要再發展是很難的事,但是它卻沒有停過下來,而是仍以每年約40%的速度去增長,它不是一家簡單的巨企,而是一家仍然以「高速發展」的企業,因此即使PE值較高,代表市場仍十分看好它的「前景」和「未來的賺錢」能力,因此願意更高的溢價去買入,而且一些高PE的企業,在一定程上是一家「更有競爭力和活力」的企業。坦白一點說,在$200樓下時,騰訊的PE都是很高,如果筆者當初買入時,單純是用PE值去看,應該到今天都仍不會買入,亦不會享受到騰訊「高速發展」為股東帶來的利益。
舉另一個例子去說明,就是內地汽車版塊。
股票 | 7-7-2017收市價 | PE值 | PB | 息率 |
長城汽車 | $10.48 | 8.13 | 1.82 | 3.71% |
吉利 | $17.38 | 26.98 | 5.69 | 0.69% |
如果簡單地去看,長城的PE極低,所以有些投資人又可能會簡單地認為長城的股票「極抵買」、「未來股價升的空間將會很大」或者又認為「吉利股票很危險,沒有投資價值」。如果簡單地去看PE,投資人又可能將會失去未來很多的獲利機會了。
要看一家企業是否值得投資,PE只是一個基本的參考點,絕對不是「PE愈低就愈好」,更重要是要看企業的「前景」和「未來的賺錢能力」。
股票 | 2017半年銷售量 | 按年變化 |
長城汽車 | 39.63萬部(首5月) | 升3.02% |
吉利 | 53.06萬部 | 升89% |
大家看完這個圖表,或許就會更明白為何長城汽車的PE值會如此低,而吉利的股價為何近半年多會升得如此猛,PE亦高了起來。因為兩家車企的「前景」和「未來的賺錢能力」根本是在一個不同的層次之中。(投資不是簡單的事,是辛苦的跑腿兒,獲得更多有用的資訊,將會對投資人投資一家企業的信心有正面的影響。)
(三) 利用PE去選股已過時了嗎?
曾聽過一位十分敬重的本地投資人說過:「PE已是N世紀前的產物,現時用已經out了。」其實這句說話是很有意思的,PE其實是很好的工具去讓投資人對企業的價值有一個很好的參考點,是貴是平,提供一個簡單的參考數值,亦如實反映。但是,如果投資人仍是用以往簡單的思想去看PE值的話,或用PE去看高增長的企業,那絕對會令投資人錯過很多「出色」的企業,錯過很多獲利的機會。
分享完這次 「運用市盈率(PE)選股常見的三個迷思」後,令我更深地明白為何芒格會提出:「寧願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出色的企業,也不要用便宜的價格買入平庸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