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3

892

30年歷史!懶人巨無霸指數:識旅行、識貨幣、識投資!


大家都知經濟、投資與生活息息相關,可是生活太忙,工作太多,要擠時間出來學一堆難懂的數據術語,實在相當困難。事實上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指標,用少少時間學會後,就可以知道應到哪個地區旅行、消費、投資,最抵!

今天會教大家認識一個懶人指數—巨無霸指數。巨無霸指數是一個在80年代《經濟學人》每年都會公佈的一個指數,去反映不同國家的通脹。它以薪金﹑通脹和購買力,去量度到哪個國家低估,再決定去哪裡去旅行﹑購物及投資。美國的漢堡包一個為美金$5.3,將不同國家折現為美金看哪個比較便宜。例如日本一向日元積弱,用日元在日本買漢堡包價值美金$3.4,你以為日元很便宜,其實中國更便宜。在中國買是美金$3.2,即約20人民幣,你以為中國最便宜結果原來是香港的$20.5港幣,即是美金$2.6買到一個漢堡包。

巨無霸指數的假設是以相同購買力和通脹以及根據多年買同一件商品,例如很基本的一個漢堡包去量度為什麼某些地方會比較便宜。背後的原因主要是國家/地區的政策上故意令貨幣走弱,促進旅遊出口及零售,所以巨無霸指數讓我們做短期參考去觀察經濟數據和前往哪裡旅行或投資。

以下有些例子跟大家解釋:

傳統巨無霸指數是指以當時不同國家的薪金差異,當時地區購買力及通脹分別去制定一個漢堡包應該價值多少。假設以香港及美國為例,香港每年人均GDP達美金$43000,而美國是$57000。以美國的一個漢堡包價值為標準,香港的巨無霸應該值美金$4或以上才合理現在只價值$2.5的巨無霸是不太合理了,根據巨無霸指數定義港幣屬於低估和貶值。若以兩個地方不同的薪金和購買力計算,又怎樣去計算一個漢堡包的價值呢? 美國平均年薪是美金$44000,而香港平均年薪是美金$47000。以兩者薪金與購買力為例,在香港買巨無霸理應要比美國的$5.3貴。

當然不是我們發現某個地方的巨無霸便宜就要去該國家,巨無霸指數的傳統智慧是促使大眾去某個國家大肆購物旅遊投資或購物。譬如要將巨無霸指數由高(最昂貴)至低(最平宜)排序的話,貴的國家有瑞士﹑挪威﹑加拿大﹑最後是美國,比美國便宜的有香港﹑日本﹑中國﹑台灣和馬來西亞。傳統智慧就是前者的國家會比較主動去後者的國家投資﹑旅遊和購物。例如台灣買一個漢堡包是$2.3美金,比香港$2.6的便宜,我們從新聞裡看到的動態,都會衍生了前往台灣旅行的動力。

不過巨無霸指數亦有它的盲點,就是主要以美國/美金成為中心思想。例如香港和日本都是旅遊勝地,在日本買巨無霸是$3.4,香港是$2.6,正常來說日本人應該都要來香港旅行和購物。

為什麼沒有這個現象呢? 雖然我們看到在香港買漢堡包是便宜23.5%,但當我們回望2012年,其實香港更要便宜50%所以只取這個期間日本跟香港的相對,日本人來香港買漢堡包反而是貴了,所以看差距時不能只以美金為中心思想。

雖然巨無霸指數還有其他假設包括當地不同的文化﹑通脹﹑飲食文化,但是貿易戰這些策略是不會理會這些小差別的。以美金和人民常為例,兩個國家不斷有貿易戰和貨幣發生。以巨無霸指數來講,一個強國的貨幣會永遠針對一個弱國的貨幣。

因為弱國會搶奪了所有出口,假設今日人民幣貶值了40%,日本會指是中國搶多了它40%的出口,所以大眾看到這些消息永遠是強國貨幣控訴弱國的貨幣,因此會常常見到加拿大美國比較多去投訴日本﹑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和台灣。中國﹑馬來西亞和台灣永遠較大機會被並其他國家控告把出口都搶掉貨幣戰和貿易戰裡是屬於長期戰爭,在投資策略上的部署策劃亦很簡單。以剛剛的旅遊做策劃的話,重點就是不以美金做中心思想,就如我們曾分享過的交叉盤做法。現實是美國很難令一個國家貨幣一時三刻去變強,當中人民幣和日元仍在繼續貶值,所以我們可以投資去貨幣弱的國家出口股和零售股,或者投資去貨幣強的國家進口股﹑銀行股﹑航空股或旅遊股。

以上就是用一個最簡單快捷的巨無霸指數所做出來的經濟指標,希望幫到各位,緊記投資不是大鱷專利,再見。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月薪嬌妻應投資外匯嗎?

貨幣供應進入轉角點,2018年3Q M1供應下跌而M3不跌,是否已預示樓市已玩完?

【延後脫歐?】龐寶林:無論結果如何市場已反映 歐投資氣氛欠佳

我必看的四個經濟數據,即晚影響全球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