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1

5.9K

家人染毒癮,應該點做?戒毒機構社工建議3個應對方法

討論區上有媽媽表示發現丈夫染上毒癮大半年,屢勸戒毒不果,丈夫為了買毒品更到處欠下巨款,至今已欠債數十萬,這位媽媽為了家中兩年僅七個月大的嬰兒苦惱不已,情緒更面臨崩潰。不少網民也建議這位媽媽向戒毒機構尋求協助,為此小編訪問了一位戒毒機構的註冊社工,他指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會向求助家屬提出以下3個應對方法:

討論區熱話:我老公吸毒 我好灰 我應該點自救?
相關文章:【應否離婚?】發現老公吸毒,想等浪子回頭?網民:BB放入口點算!

1. 向專業機構學習正確協助吸毒者的方法

從戒毒機構的角度,最好當然是吸毒者本人直接前往機構求助,但如果他本人並不想戒毒,家屬也可以到戒毒機構尋求專業協助,通常註冊社工會先向求助家屬了解他們是從何途徑發現家人吸毒,並會問及其行為狀況,從中了解吸毒者吸食了哪一種毒品。戒毒機構會教授家屬一些與濫藥人士相處的技巧,例如如何辨別濫藥人士吸食的毒品種類、遇到毒癮發作等突發情況又該如何處理等。

濫藥人士在戒毒的過程中,往往要面對難以抵抗的心癮,對於要重新投入社會、要面對來自四方八面的目光等,也會感到沉重的壓力,而在這種關鍵時刻,家屬的支持與陪伴尤其重要。戒毒機構的社工會與家屬一同探索濫藥人士面對的各種掙扎,讓家屬理解濫藥人士的更多想法,好讓家屬懂得陪伴濫藥人士在戒毒的路上同行。而如果像討論區提到的個案,社工亦可能會教該位媽媽如何有技巧地和丈夫溝通,以勸服他按時到機構戒毒。

2. 搬到其他地方,以保護自己和小朋友

註冊社工亦會向求助家屬詢問濫藥人士是否有暴力傾向、亂擲東西或破壞物件等可能會危害到他人的行徑。如果吸毒者有以上任何一種行為的傾向,社工也會建議求助家屬先行搬到其他地方暫住,以保障自己以及家中小朋友的安全。

如濫藥人士在家中吸食毒品,其燃燒毒品時所產生的氣體會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特別當家中有嬰兒或兒童,影響則更為深遠,家屬遇的這種情況的話應立即主動求助。

3. 如吸毒者行為激烈,應立即報警

註冊社工指,通常家屬對於應否報警處理也會感到猶疑,他理解家屬出於保護吸毒家人的心態會希望盡量大事化小,但他鼓勵家屬以「自保」為原則,為了自己和年幼嬰兒的安全着想,如感到自己或子女生命受威脅時,應立即報警尋求幫助。

香港有多間機構提供戒毒服務,有需要人士可按此瀏覽戒毒治療及康復服務中心的資料


相關文章

【港識教育】8大育兒常見情景 爸媽勿亂說話影響孩子身心發展!

日本哺乳室張貼一文章《媽媽的每一天》完美剖白為人母親心聲 網友淚崩:超寫實!

揭老公與女同事曖昧對話 港媽想離婚但因贍養費問題遲疑:唔通我仲要死忍落去?

【兒童節目】幼童沉迷看《CoComelon》猶如興奮劑會上癮 推薦10個低刺激性節目!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