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育女,父母都會思量應如何爭取時間照顧小朋友。有爸爸媽媽會選擇成為全職爸媽,另一半則外出工作。到底應如何選擇?有專家分折,全職媽媽或職場媽媽各自都要面對問題,亦有截然不同的挑戰,以下就為大家剖析當中的優點和缺點。
更多文章:【港式教養】爸媽必學!讓孩子承擔犯錯後果比懲罰有效
台灣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學家薛媛云指出,考慮應否由職場轉為全職媽媽的大家可趁著育嬰假期作測試,了解自己能否接受相關的改變再作決定。成為全職媽媽的話,可以親自照顧小朋友,不必一邊工作一邊掛念,也可以有較多的時間與小朋友相處,見證他們的成長。
不過,有指社會上普遍視「外出工作」比在家做家務有貢獻,令全職媽媽的成就感較低,尤其在職場轉為家庭主婦的媽媽更需要時間適應。另外,全職媽媽也要貢獻自己絕大部份的時間,用作照顧小朋友之餘,也要處理家頭細務,「me-time」相對減少。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自動自覺唔容易?3招改善孩子拖延陋習
臨床心理學家薛媛云建議,千萬不要被逼而成為全職媽媽,長期不滿會令家庭關係變差,也有機會因與丈夫的期望不合而令二人吵架。因此,成為全職媽媽前,兩夫妻應先達成共識,以免日後有不必要的爭吵。同時,全職媽媽也應要維持自己的生活和興趣,從而找回其他的成就感,不應忽視自己的情緒和需要。
職場媽媽的優點則是可以擁有自己的收入,或許可以令家庭的經濟壓力減低。不過,工作或會消耗媽媽的體力和耐性,也會讓媽媽與小朋友相處的時間減少。職場媽媽需要在下班後仍爭取時間與小朋友玩耍,也有機會在工作期間擔心小朋友「有否被妥善照顧」。
薛媛云建議,職場媽媽同樣要認清自己的情緒和需要,不應因工作太忙而令自己在家中易變得不耐煩。在照顧孩子方面,爸爸媽媽也應互相分擔,亦可以確保有家庭日,與小朋友好好生活和活動。薛又指,不必要陪伴小朋友的方法想得太難和太花時間,只要平日陪小朋友玩玩具和聆聽他們的分享,家長專心的聆聽其說話就可以,家長也可以利用睡前故事的時間增進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