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陣子,突然傳來他的死訊,「心」痛得很。雖然我與他素未謀面,通常只是在媒體上看見他的報導,但筆者衷心欣賞他的毅力及鬥志。可能是因為女兒和兒子都熱愛游泳,老土的我也有追蹤着他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他——自兩歲便隨家人移居澳洲的杜敬謙,2017年轉籍香港,短短兩年已刷新16項香港紀錄。他的努力;他的笑容;他的謙遜;是每位年輕泳手的好榜樣。26歲的他,正值高峯,出戰2020 的東京奧運更是他的夢想。
事發時他正於佛羅里達州大學Gator Swim Club進行為期3個月的交流訓練,他於熱身後因身體不適送院,最後證實不治。 他的離去對香港和國際泳壇也是一個損失,他曾在世錦賽得過第五,已經受到國際注目。
因為女兒和兒子的關係,不熟水性的我經常流連泳池,更認識到不少志同道合的家長朋友。筆者常常跟朋友笑道:「我呆在泳池的時間比家裏還要多,我實在應該好好學會游泳。」丈夫和我對游泳這項運動認知不多,我們都只是聽從教練的吩咐,安排兩小魔怪參加訓練和比賽。有時候,要平衡學業、游泳、休息,實在不容易。游泳是一項特別的運動,機械式的艱苦練習和孤身水中的沉悶不在話下,晨操晚課亦是泳手必經之路。泳手們都必須有一個理由堅持下去!作為父母的,便是陪伴、支持和鼓勵。
世界很大,但在學生泳手眼中,學屆賽事是他們最不容有失的一項之一。因這不只是個人成就,更延展至學校榮辱。這不得不提D1學界,比賽氣氛熱烈,啦啦隊的叫喊聲此起彼落,場面之震憾遠超其他本地賽事,這也是泳手們少有的團體比賽經驗。一人游,千人喊,畫面壯觀。
朋友常問:「Adeline,有想過放棄嗎?你又要上班,又要每天不停的接接送送,不累嗎?」老實説,累,實在累得很。但想深一層,一對子女也要上學、温習、做功課、練習樂器。但他們卻從沒叫放棄,仍堅持課後及週未練習,小兒子甚至要求加時訓練。
作為媽媽的我,那有放棄的理由?
作者:D Mind Education 首席導師張子暉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