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一個基督教的家庭,和很多宗教一樣,我們一家經常都會一起祈禱。以前兒子還小的時候,我們會請他聽我們祈禱,並在最後一同說阿門。現在兒子長大了一點,又習慣了在教會崇拜時及學校裡跟小朋友一同祈禱,所以我暑假前我們開始邀請他帶領祈禱。
他很樂意接受任務,一開始他負責的是謝飯的祈禱,他每次有板有眼的把學校的謝飯禱文唸一次,後來我們請他也試試睡前祈禱,把學校中快樂的﹑擔心的﹑掛念的事和人說出來。聽著他一個快四歲的小朋友的小小祈禱,我才驚覺他對他周遭發生的事和我們的舉動都看細細的記著。
有天他學校有小朋友舉行生日會,當晚他的禱文是﹕
「親愛的天父,多謝你給我參加一個生日會,我好開心,因為小朋友生日…」
有次他的老師說他上課心散,我們請他一定要留心聽課,當晚他的禱文是﹕
「親愛的天父,我上課老師說我心散,我希望可以專心一點…」
有次我跟先生談及小女兒報名學校的事宜,並沒有特別跟兒子交代,但當晚他的禱文是﹕
「親愛的天父,妹妹要上學了,求袮讓她可以跟我同一間學校…」
我們聽著他的禱文,很多時都會會心微笑,也非常欣慰他是一個會掛念家人及朋友的小朋友。作為一個基督教的家庭,我們有這個渠道讓我們知道孩子的心在想什麼。
作為他的父母,我們默默記著他每一個小小的禱告,也樂於善用機會灌輸他要為每一件微小的事情感恩。記得暑假的時候,我們一家到北海道遊玩,在富良野的花田間,有著吊車供遊人乘搭。他看到後非常興奮,跑去買票,結果被告知因為他年紀太小,身高又不夠的乘坐這種一人吊車,他當場大哭。那天晚上,他祈禱時說﹕「親愛的天父,我今天坐不到吊車,我好傷心,希望祢可以給我一個機會,坐一坐吊車…」我們知道這對他是一個大打擊,唯有安慰他數年後再來應該可以坐一次了。幾天之後,我們轉到層雲峽遊玩,到了黑岳,居然有一模一樣的二人吊車,這次他可以在成人的陪伴下完夢了。我們不停提醒他機會來得不易,驚喜之餘要好好感恩。那天晚上,他祈禱時說﹕「親愛的天父,多謝你真的聽我祈禱,我今天坐吊車好開心…」
即使是沒有信仰的家庭,其實也可以藉睡前的談心時間去了解小朋友的心,藉禱告或談心,我發現兒子並不是只懂吃﹑睡﹑玩,小小的眼睛也能看懂我們的成人世界,明白我們的擔心,清楚知道我們對他的期望。
現在妹妹也開始說話了,每天飯前,她都會跟著哥哥低頭,細細聽他謝飯,然後一同說阿門。我們知道,不久的將來,我們每晚也可以多聽一把小聲音盡訴心中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