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5.1K

【婦科醫生話你知】拆解體外受孕(IVF)成敗迷思

隨著科技發展,體外受孕(IVF)的成功率已有所提升,不少不孕的夫婦會選擇IVF療程並希望儘早達成生育願望。但不是每對夫婦都能一擊即中。婦產科專科藍寶梅醫生表示:對於曾嘗試IVF療程仍未能成孕的夫婦,當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醫生會小心分析及追尋失敗原因,並作出針對性改善。

IVF 成敗因素 作針對性改善
影響IVF療程成功率的因素眾多,有意接受療程的夫婦應多加了解。

(一) 胚胎方面
胚胎可於實驗室培養五至六天,過程中生命力較弱的胚胎會被淘汰。原則上,觀察胚胎越久,我們對其生命力的評估越精確,故移植第五日胚囊的成功率比第二或第三日之胚胎為高。

胚胎著床前,先要成功孵化(破殻而出)。如果胚胎外殼太厚,我們可在顯微鏡下用激光技術精準地削薄胚胎外殼,輔助其孵化,增加著床率。

(二) 子宮環境
子宮內膜是胚胎著床的地方。內膜過薄(少於8毫米)或過厚(多於15毫米)都不利於胚胎著床。子宮內膜刮傷術能啟動內膜自我修復機制,並改善內膜對胚胎的受孕性。另子宮內膜瘜肉或內膜下肌瘤等都可能防礙著床,故建議先移除以優化子宮環境,才植入胚胎。

此外,輸卵管內的積水或會倒流子宮內而影響胚胎著床;研究顯示有輸卵管積水的婦女接受IVF療程成功率只是沒有該問題婦女的一半!醫生可用腹腔鏡切除已積水的輸卵管,增加胚胎著床機會。

(三) 荷爾蒙水平
研究數據顯示雪藏胚胎的著床率比新鮮胚胎的還要高。背後的原因是在進行IVF療程時所使用的促排卵針會令近四成女士體內荷爾蒙孕酮過早上升而導致子宮內膜短暫不適合著床。如勉強植入新鮮胚胎,只會拖低其懷孕率。反之,待荷爾蒙回調後,子宮內膜適合著床時,才解凍並植入胚胎,勝算更高。

(四) 免疫系統
母體排斥胚胎的情況並不常見。如醫生懷疑患者有免疫系統毛病(如紅斑狼瘡症),會先進行測試,再處方適當藥物(如薄血針藥)以改善著床率和減低流產風險。

(五) 生活習慣及精神壓力
雖然生活習慣及精神壓力並非療程成敗的決定因素,但預備懷孕的女性應不煙不酒,並配合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以維持正常體重。接受IVF所承受壓力不足為外人道,夫婦倆應有商有量,互相扶持,及適當地排解壓力。

IVF 療程的成功之道不在於嘗試多少次,反而是能否找到失敗的原因並作出針對性改善。藍醫生亦鼓勵患者,應跟醫生保持溝通,找出問題所在,才能對症下藥。

婦產科專科藍寶梅醫生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人工受孕】有仔趁嫩生? 港人赴台灣IVF成功經驗分享!

【不孕希望】多囊卵巢綜合症個案分享 無需IVF治療都能成孕!

輸卵管阻塞導致不孕 了解成因與治療方法 增加懷孕機會

做輔助生育治療加中醫調理真係有幫助嗎?中醫:懷孕機率較只接受西藥組別高70%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