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所影響,公立醫院發出嚴重應變級別,其中實施暫停陪產服務,亦限制家屬探望等措施。近日有研究指出,孕婦出現產後抑鬱症症狀的比例上升2.5%,而疫情下分娩的數字則下跌超過一成。研究建議有關當局應多加支援孕婦,舒緩媽媽們產後焦慮的情況。
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早前公布研究結果,研究比較瑪麗醫院在疫情前(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4日)及疫情後(2020年1月5日至2020年4月30日)的數據及愛丁堡產後抑鬱量表(EPDS)。研究發現在疫情期間的產婦,在產後一日的EPDS評分為10或以上的比例較高,遲14.4%;疫情前的數字則為11.9%,反映產婦出現產後抑鬱的症狀有上升趨勢。而2019年第一季及2020年第一季的分娩數字分別為1,144例及994例,下跌13.1%,超過一成。
研究指出,受到當時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社交受到限制,同時公立醫院實施暫停陪產服務等措施,有機會令孕婦承受更多壓力。而家屬探望受到限制,丈夫或家屬未能陪伴或為孕婦按摩等,均有機會令她們患上產後抑鬱症。研究建議有關當局應多加支援孕婦,例如設立支援熱線、提供網上育兒資訊、讓她們與家人進行電話會議、提供提早出院等安排,舒緩媽媽們產後焦慮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