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K

一心二用,可行嗎?

20160908_MULTI

現代人生活忙碌,很多時候感到一天二十四小時、一雙手、一個腦不夠用。因此,不少人選擇同時做兩件事,例如一邊聽歌一邊工作、一邊看影片一邊發短信等等。

 

雖然有人表示同時執行多重任務為他們省卻不少工作時間,增加效率。但原來心理學家並不同意這種講法,表示這種行為會減低工作效率。

 

1931年,心理學家Charles Witt Telford在一次實驗中發現,若人們在進行連續性的任務期間沒有得到充足的反應時間,反應就會變慢。這種遲鈍反應被心理學家命名為不反應期(Psychological Refractory Period)。此次實驗反映出同時進行兩件事,可能會因反應不及而導致反應變慢、效率減低。後期的學者Robert Rogers和Stephen Monsell同樣透過實驗得出一心二用需要付出代價(Switching costs)的結論。實驗中,兩位學者將兩組實驗人員的結果作出比較,發現即使實驗者知道需要一心二用,反應依然比專心於一項任務的實驗組來得更慢。

 

為解釋這種現象,心理學家Stanislas Dehaene與其他學者嘗試透過將人類腦部比喻為電腦路由器。Dehaene表示腦部運作時就像路由器一樣,會將不同信息發放到不同位置。例如,需要運用言語能力的任務,腦部就會發射信息到掌管言語的地方。而每一次當路由器(腦部)嘗試轉換成不同配置時,就會遇上延誤。

 

雖然有些人會指出,平時生活中一心二用並沒有遇上很大的問題,例如邊聽歌邊做功課。心理學家則指,這是因為這些任務所用到的腦部區域能夠同時運作,因此即使一心二用亦沒有帶來太大影響。然而,對於部分任務來說 ,一心二用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心理學家Harold Pashler要求實驗者一邊駕駛駕車模擬器,一邊留意著耳邊響起的鈴聲。實驗者需要指出鈴聲響起的次數,同時在前面車輛停下時,踩下剎車器。實驗結果發現,當人們需要在短時間認出鈴聲及剎車時,反應會變得更慢,容易造成意外。

 

所以,為保持效率及注意安全,大家以後還是盡量避免一心二用更好!

 

Reference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6). Multitasking: Switching costs. Retrieved from
http://www.apa.org/research/action/multitask.aspx
Zimmer, C. (2010). The Brain: The “Router” in Your Head—a Bottleneck of Processing. Retrieved from https://pragmasynesi.wordpress.com/2011/03/11/you-cant-do-two-things-at-once/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韓媽逆齡秘訣】KO膠原蛋白流失危機! 靠最新韓國「4in1膠原蛋白」一包搞掂!超低分子膠原的高滲透力,韓國媽媽透亮彈力肌秘密!

暑假未玩夠?台東熱氣球嘉年華最後召集! 跟著「多啦A夢」天空漫游

【孩子性格】新生兒攝影師分享12星座寶寶表現 邊個最天使?

[BK福利官實測] 2025 BB有機棉衣推薦!Vauva BBNS系列|敏感肌寶寶首選,香港媽媽圈熱推!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