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香港女性常見的疾病,過往不少人因此失去寶貴生命,但它並非不治之症。今天就讓我們對宮頸癌有多一點的認識吧!
子宮頸癌在女性癌病中排名第10,每年有超過400名女性患上此病。宮頸癌的病因非常明確,可以說是一種感染性疾病,與HPV (人乳頭瘤病毒) 感染有明確的關係,而病毒主要是通過性接觸傳播。近年統計顯示子宮頸癌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20至70歲的女性均有可能患上此病。由於女性陰道環境較適合HPV病毒生長,故此女性較男士容易受感染,而從病毒感染到病變成子宮頸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平均為8至10年。
宮頸癌的罪魁禍首:HPV病毒
HPV病毒非常常見,絕大多數有性經驗的人 (不論男女) 都會在人生某個階段感染這病毒。HPV病毒可以在性行為後於患者體內潛伏多年,並可能會引發外陰、陰道、陰莖、肛門及口腔部位的癌症。
然而,不是所有HPV都會致癌。HPV病毒可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兩類,低危型一般不會致癌,只有持續感染高危型病毒才會致癌。大約7至8成的病毒經過8至14個月時間便會自然消除,所以毋須「談毒色變」,對此病症過份擔憂。
HPV有多達百種分型,16和18型主要影響宮頸,差不多50%的宮頸癌與HPV 16型有關,另有20%與18型有關。
感染HPV後有哪些症狀?
人類感染HPV後通常不會出現症狀,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可自癒。某些類型的HPV會引發生殖器疣,不過這類HPV和引發宮頸癌的HPV不是相同的病毒類型。引發生殖器疣的HPV即使不予治療也不會致癌,真正能致癌的HPV反而能長期潛伏在人體內。儘管現時尚未推出對抗HPV的藥物,低危型HPV所致的尖銳濕疣和高危型HPV所致的癌前病變﹙CIN﹚都是可治療的。
HPV感染者於觀察期間,應該調整自身免疫力,包括加強運動、改善營養及生活規律、調整心態、減輕精神壓力和負擔,並注意性生活的健康與衛生。
宮頸癌有何症狀?
宮頸部位細胞首次出現異常時通常沒有任何預警徵兆。隨著腫瘤的發育,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1、不尋常的陰道分泌物
2、非生理週期時陰道出血
3、絕經後出血
4、性交時陰道出血或者疼痛
早期的宮頸癌往往是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單憑宮頸的外觀也不能發現任何的異常,必須通過細胞學和HPV檢查才會發現。腫瘤發展到了晚期,可能會引致性生活後陰道出血、白帶增多、疼痛,甚至影響周圍內臟。早期和晚期惡性腫瘤的治療可能截然不同,但絕大部分早期腫瘤是可以治癒的。
我們可以通過定期篩查診斷出宮頸腫瘤的早期病變和癌前病變,方便及早治療。因此,定期的體檢是預防宮頸癌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接種HPV疫苗亦能預防宮頸癌,對未有性生活的人是尤其有效。
癌症治療
宮頸癌的治療可包括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治療方法可單獨或合併使用。醫生會根據宮頸癌的種類、大小和位置、對患者健康的影響,以及患者的健康狀況而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此外,中醫藥治療宮頸癌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中醫藥長於整體調理,扶正固本,增強腫瘤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質素。臨床觀察所見,把中醫與西醫進行有機的結合,取長補短,充分發揮二者之長,在提高療效、延長患者生存期及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質素方面,療效勝於單純以中醫或西醫治療。
然而,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古語有云「上醫治未病」,就是指我們應該在疾病還未發生時就要重視預防,因此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也對預防和治療HPV感染尤其重要。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諮詢註冊中醫師。
資料來源:北京西苑醫院婦科科普資料
文章提供: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中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