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K

更長工作時間,不等於更有生產力

更長工作時間,不等於更有生產力

"理想員工",是老闆們夢寐以求的員工,相信各行各業的大小公司也想聘請到。

"理想員工" 的定義,就是不需要分心於家庭和子女,也許包括人生,總之就可以為老闆不停地工作,隨時效命。

"理想員工" 都應該沒有任何嗜好,甚至興趣,這些都會干擾工作。而且,都假設了他們家中會有人(一般是太太)照顧孩子,找到適合的托兒服務等。故此,孩子應該不是他們的責任,所以不需要侍產假,會有人會照顧孩子的。他們可以隨時起行,飛到外地工作,因為有人會安排學校接送、準備晚餐,及哄孩子睡覺。

實際上,有工作在身的家長們,都不能跟這些 "理想員工" 相比。不過,老闆們仍然憧憬一個這樣的模型,而平凡人可以勉強比擬的,只有:更長的工作時間。

不過,研究指出,更長的工作時間,會危害私人生活,並不會提高生產力,也不會比工作時間較短的人更成功。

那麼,為什麼我們仍然相信工作時間越長,生產力就會更好?

早於200年前的工業革命時,出現了這個 "理想員工" 的模型。18世紀後期,工廠式系統興起,就開始量度員工的工作時間。然後,工作時間就跟公司財政掛鉤起來,漸漸就把工作時間跟員工的生產力,劃上了一個等號。

而現在,工作和時間的概念變得更複雜,因為有了先進的科技。早餐前可以查閱電郵,乘車上班時可以談電話,吃午飯時也在工作中,甚至晚飯後,也有公務要跟進。而我們的祖父母一代,晚飯後就是陪伴孫兒的時間,看看書,總之就在做一些充滿樂趣的事情。

事實是:過度工作,並不會令我們更有生產力,或者更成功。專家說,20世紀時,都已有一種共識:每星期工作多於40小時,是愚蠢、浪費、危險和昂貴的,是一種無能的管理表現。

另一個有百年以上的研究結論是,每星期40小時工作後,再多工作每一個小時,都造成更沒有效率、更沒有生產力,無論是這是短期還是長期的情況。

原因很簡單:我們人類並不是電腦,不能無限期工作,沒有休息的。就如同果樹都不會一年365天,都會結下果實的,人類也只有工作和休息的循環,才可以達到生產力。

要變得更有生產力、更成功和更快樂,我們需要一個新的 "理想員工" 模型,根據的是人類生物學的標準,和人類的實際工作能力。

可惜,舊有的 "理想員工" 模型已經根深柢固,人人都趨之若鶩,要找尋或成為一個如此的員工。不過,找到一個自己的平衡生活模式,遠比追求成為一個不切實際的所謂理想的陳舊典型,來得更重要。

Source: Why Working Longer Won't Make You More Productive


相關文章

【預防中暑】小朋友炎夏容易中暑 必學5個實用消暑方法及急救步驟!

【親子遊樂】一齊玩轉大館!香港賽馬會與大館攜手呈獻「ENCORE! 一同喝采」七周年活動

【追加優惠放送】韓國媽媽人手必備!超人氣3大頂級居家美容儀AGE-R, 超越美麗極限,達致真正醫美效果!

【好物推薦】在港賣到缺貨的韓國家家必備按摩師!再升級的擬真人按摩設計,解放媽咪雙肩與雙腿疲勞!小編實測喊「太舒服」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