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免小朋友在學校上課突然肚餓沒東西吃,很多家長都會為他們預備茶點或小食回校,但原來看似普通的零食,都可能會致命。食物安全中心日前列出6大容易哽喉的高危食物類別,呼籲家長為他們準備有關食物時要小心,盡量避免年幼子女帶回學校進食。
食安中心日前(8日)在官方Facebook上,提醒家長為就讀幼稚園和小學的子女預備上學零食時要小心,因為小朋友的呼吸道及食道都比較幼細,而且幼兒咬碎或咀嚼食物的技巧亦未發展成熟,因此當他們進食一些難咬及難咀嚼的食物時,一不留神或邊玩邊吃,食物有可能卡在咽喉,容易引致窒息。
食安中心列出6款容易令幼兒哽喉的食物,呼籲家長及照顧者們要格外留神,並提醒小朋友,進食時應該坐定定,慢慢食,不應該一路行,一路食,更加不要在與同學互相追逐時進食!
1. 難於溶化的果凍(例如小杯裝蒟蒻啫喱)
2. 細小的堅硬食物(例如果仁,硬糖)
3. 細小的球形食物(例如提子、魚蛋)
4. 難於咀嚼的食物(例如麻糬、糯米糍)
5. 可壓縮食物(例如棉花糖)
6. 厚稠糊狀的醬(例如花生醬)
若發現小朋友出現哽塞,家長可參照香港紅十字會有關哽塞處理方法:
1. 拍背法
在患者背部兩肩胛骨之間大力拍打5次,以鬆脫氣道哽塞物。如果未能鬆脫,可以改用推腹法5次。
2. 推腹法
步驟1:站在患者背後,將雙手環抱患者腹部,讓患者向前傾
步驟2:握緊拳頭,放在患者胃部(即肚臍和劍突之間)
步驟3:用另一隻手抓住拳頭,用力向內和向上推壓,重複5次,每次約1秒。這樣做可在氣道內形成強烈的振動和足夠的壓力把哽塞物鬆脫。鬆脫哽塞物後,患者便可恢復呼吸。
注意事項
.如仍未能將哽塞物咳出,需重複5次拍背及5次腹部擠壓,直至將哽塞物咳出。
.在檢查口腔時,只有看見異物才用手指把異物清除。
.如孩子轉為不省人事,便需要立即施行心肺復甦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