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子慕言一歲半了,愈來愈聽得懂大人的說話,也愛模仿我們的動作,觀察我們反應。要他叫媽媽時,他思考一兩秒,做好嘴型,然後,清脆地說出「爸爸」,見到我充滿挫敗的表情時,他便大笑起來。女兒清兒也在十月出生了,期待著她也能為我們這一家增添歡樂。
七個月的慕言表情多多,最愛引人注意。
自從懷上第一胎後,更體會父母的心腸,談到對兒女的期望時,總覺得「健康就好」,一些看似老土的說話,原來是不變的真理。除此之外,我更希望他們學習關心世界,樂於分享。小時候無論是聽祖母講述二戰後香港的情況,或是看宣明會電視特輯,都讓我明白到自己不過是有幸生於物質豐裕的世代,《聖經》告訴我們「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約伯記一章二十一節)世上沒有東西是自己能完全掌握,我開始去想怎樣運用時間和金錢才更有價值。於是,我決定收到第一份薪金,便開始助養孩子。
看見光明
十一年前投身社會,同事是助養者,當她知道我的意願便二話不說遞上一份《世情》,著我填妥表格登記,從此我便加入助養行列。我的助養孩子是一位生於江西的四歲男童,看到他的照片時,很深感受到他就是我要去祝福的人。孩子名叫光明,想必是父母期待他能脫貧,前路一片光明。
我剛開始助養的一名孩子,名叫光明。
我和光明偶爾都會書信聯絡,當時他還未能寫到一封完整書信,都是由爺爺或鄰居代筆,談的都是日常生活,例如他會幫忙做甚麼家務、上學的情形、媽媽給他生了一個弟弟等等,我也會分享一些讀書心得,也像大姐姐一樣叮囑他要愛護弟弟。如此溝通幾年後,有一次我照常打開信封,信紙上的字跡不同了,這是光明第一封親筆寫給我的信!他懂得寫信了!還未讀完他的信,已不禁落淚,看著他慢慢長大,感覺真的很震撼!
光明第一封寫給我的信,看出他很用心地寫。
彼此祝福
大家素未謀面,卻是認識許久的朋友。2015年,光明來信告訴我,父親因工業意外過身了,他很想念父親。我決定到江西與這位朋友見面,在艱難時刻給他一家送上支持。
當時十二歲的光明與媽媽和弟弟前來,相比天真活潑的弟弟,他顯得格外拘謹。光明第一次與村外的人見面,十分緊張,後來與他玩耍和吃飯,他心情放鬆了,也展露出童真一面。他的媽媽很感激我們到訪,並說已漸漸適應新生活,請我們放心,還送上一大袋剛炒好的花生,給我們回家路上吃。我們雖然各有不同的生活和背景,因著助養的機會,可以互相祝福,彼此扶持。
2015年和表弟妹一起去探望光明,送了他一件Mr. Strong(強壯先生)的上衣,弟弟的是Mr. Funny(趣味先生),原來很切合他們的性格呢!
兩兄弟戴上我們的眼鏡玩耍,立即變得精靈鬼馬。
光明現在已經是中學生,像很多青少年一樣,面對青春期的變化、升學的壓力,在信中他稱呼自己為光明小弟。我很感恩能夠成為光明小弟的朋友,他讓我預視一個男孩子的成長。剛巧丈夫也助養了一位住在肯尼亞的女孩,名叫Elizabeth,今年八歲,活潑好動,最愛玩我們送給她的跳繩。我們把結婚、生孩子的消息告訴光明和Elizabeth,他們收到慕言的照片時都十分興奮,回信送上祝賀。
丈夫的助養孩子Elizabeth十分好動,甚麼東西都可以成為她的玩具。
我們一家助養了兩個孩子,就是這樣奇妙地連結著三個家庭,大家為著對方的快樂而高興,也會因對方的遭遇而難過,「Shared joy is a double joy; shared sorrow is half sorrow.」(分享使快樂加倍;分擔使憂愁減半。)衷心希望我的兒女能夠建立真誠愛人的心,願意與人分享、分擔;我們的助養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文、圖: Josephine
------------------------------------------------------------------------------------
你和我都可以扶助孩子茁壯成長,助養兒童,同享生命改變的成果!
了解更多:www.worldvision.org.hk/harvest